嶗匆桓魴〉首幼�諛歉穌�諭度氳刈鍪慮櫚暮⒆優員叨⒆藕⒆湧矗�溝謎飧齪⒆幼鈧沼捎誆蛔〉鼗贗房此��薹�絛�度氳刈鍪慮欏�� �
。▲虹▲QIAO書吧▲
第15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4)
從我們的觀察來看,大部分剛畢業的學生都是這樣。這些學生付出了他們最好的年華,付出了他們許多生命的力量;他們的背後,又有多少老師付出了心血來教他們,有多少家庭付出了經濟的代價來供養他們學習。但他們畢業之後無法工作,有的不但不能幫忙,反而經常幫倒忙。這種情況讓用人單位感覺到比較頭痛,這些畢業生也感覺到非常痛苦:由於他們從小缺乏人文素養的薰陶,艱苦的學習使他們缺少幸福感,又很少使用他們的肢體,使他們不知道怎樣去實施大腦中的設想,感受力也麻木了。這就是所謂的畸形發育。他們的心性因為與美好的東西絕緣而變得功利和冷漠,直接的後果是缺乏愛心,人格品位低下。
所以說,現在的學生處境十分尷尬,或者說他們已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由於學生學不到將來職業生涯中必須要用的大部分東西,而他們被要求用他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那些只為了考試而不是將來生活中要用的東西,所以他們的生命中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被浪費了。而一旦他們出了事,立即會招來一片驚異、指責甚至謾罵的聲音。
實際上,我們的家長也進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不敢不逼著孩子死學知識,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樣做會帶來不良後果,只有硬著頭皮隨大流了。出現這種情況,需要教育部門、老師、家長共同努力,來改變現狀,使孩子和家長都走出這種四面楚歌的境地。
孩子心中的〃好時光〃
有一次,我參加兒子家長會,學校從另一個學校請來了一位研究學生心理的專家給家長上課。她說有個學生問她:老師,中國以前真的有過〃文化大革命〃?她說有啊。學生說:不可能吧,開玩笑吧,你們成人騙我們吧。她說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學生說:我媽媽講那時候整整一個班不到假期全都放假了,整個學校也放假了,不上課,不寫作業,坐著火車想去哪就去哪,還到農村去學農,到工廠去學工,一天啥也不想,不寫作業,也不挨老師訓。老師,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絕對不可能。心理老師告訴孩子們:當年〃文化大革命〃就是這樣的情況。學生說:老師,你們那一代人真是太幸運、太幸福了!你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光。老師,下一次〃文化大革命〃什麼時候來呀?
那個專家告誡大家:你們一定要注意孩子學習的動向,要是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來不及了。
其實,孩子這樣說就是對學習反感了,老師與家長就應該尋找孩子反感的原因,而不是強硬地壓迫孩子繼續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學習。
人之所以為人,最大的特點是生來就愛探索愛學習,而且有比其他動物強得多的學習能力。如果學習的過程不是讓人痛苦和煩惱的,就沒有孩子不愛學習。現在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實際上,這是由於現實中的學習方法沒有與孩子精神愉悅的需求相對應。咱們得想一想:孩子天生最喜歡唱歌,卻不愛上音樂課;最喜歡畫畫,卻不愛上美術課;甚至語文呀、數學呀都不能提,一提就反胃……這是為什麼?
有個學畫的孩子,名叫齊思源。那孩子上小學之前精神狀態還算不錯,可是上了中學,眼看著一天不如一天,臉色灰黃灰黃,樣子挺可憐的。
有一天我問他:齊思源,你是不是哪兒不舒服呀?齊思源一臉愁苦地說:老師,我都快累死了,累得不想活了。我問週末是不是也累?他說:更累,作業多得做不過來。我說怎麼回事?週末也有那麼多作業?告訴老師,都有什麼作業?齊思源說:不算英語、數學,光語文,就佈置了兩篇作文、100個詞、5篇古文。100個詞每個要抄寫5遍解釋5遍,5篇古文每篇也抄5遍。我說詞抄寫1遍可以了,抄寫5遍也能說通,為什麼還要解釋5遍?他說那是為了加強記憶。
我聽了真是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我琢磨著,這個老師不知道是怎麼想的,老師辛苦,但是週末還有休息的時間,但孩子呢,每天天不亮就去上學,中午睡不上午覺做作業,晚上作業做到十一二點甚至半夜一兩點鐘,就連週末也不得休息。
←虹←橋書←吧←。
第16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5)
這樣的方式哪個孩子能受得了?這樣下去他們的學習能好嗎?身體能健康嗎?齊思源說:老師,我太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