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有名無實的。

全國軍隊的佈防上,趙匡胤也是精心考慮過的。當時,宋朝全國有兵士22萬,其中10萬多被駐紮在京師,其餘10萬分駐各地。這樣,京師的兵力可以控制各地,防止某地發生兵變;而各地的兵力總和又同京師相等,防止了京師駐軍的騷亂。在京師布兵也是這樣,京城內有親衛諸兵,城外是“諸營列峙相望”,城內的兵和城外的兵力又基本相等,也形成互相牽制之勢。

“杯酒釋兵權”使武職官員成了虛設,名義上是節度防禦使,實際上什麼事也不管,只是依照品級領俸祿。實際管理軍政事務的官員,是由朝廷臨時差遣。因為是臨時差遣,像走馬燈一樣轉來轉去,他們不肯也不可能安下心來辦幾件實事。

當時的宋朝在地方上實行州、縣兩級制,州長官稱知州,過去多由武官擔任。公元963年,趙匡胤改元乾德,任命文臣擔任知州。這個官職制度改革的執行不僅換掉了有實權的武將,也逐漸使後周時期的不少官員失去實職。

即便有文臣代替武將來執掌一州政務,宋太祖仍不十分放心。他任命的知州,前面往往加上“權知”二字,“權知”就是臨時,以堵塞地方官員專權的野心,遏制地方勢力的抬頭。

趙匡胤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制,徹底根除了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歷史狀況。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所以宋朝300年的歷史中從不曾發生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也埋下了宋朝對外軍事上軟弱的禍患。最後的局面就是“兵無制,用無節,國家無法度,一切苟且而已”。武備如此鬆散,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每一次戰爭的結局幾乎都是以宋王朝求和、輸幣、甚至乞降而告終。

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為此感慨說:“趙匡胤來回只用5天工夫,獲得帝位,他知道自己成功太容易了,所以登位以後,專力鞏固中央政權,一切設施,都含著對內嚴防的性質,因而內政最腐朽,外患最強烈。”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統一南方(1)

宋朝建立起來後,全國各地的割據勢力依然存在。在北方,有著契丹建立的強大遼國和他扶持的盤踞在太原的北漢;而南方則分佈著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荊南)等政權。在湖南和泉州等地方,也還有周行逢、留從效的割據。如何統一全國,宋太祖頗費了一番思量,在和趙普商量後,決定“先南後北”,首先集中兵力去統一經濟富庶的江南。用南方厚雄的財賦,養北方強大的兵力,然後攻取幽燕十六州,北逐契丹,完成統一大業,建立萬世基業。為此,宋太祖從962年始,有意分派眾將加強對北邊和西北各州的防務,對遼朝和北漢形成高壓的態勢,使其不敢輕易犯邊。西北既已無慮,剩下的就是戮力攻南了,南方的各割據政權無不感受到了宋太祖刀鋒的寒光。

柿子要揀最軟的捏,一戰而勝一可有助於鼓舞士氣,二可提高國家的威力。這樣,首先倒黴的就是割據湖南的、弱小又近宋的周行逢。962年,適逢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權繼位。大將張文表野心膨脹,擁兵自立,割據潭州(現湖南省長沙市)。周保權派人向宋朝求援,願意稱臣,真是瞌睡來了有人送來了一個枕頭,宋太祖因此有了師出有名的藉口。

當時在宋朝和湖南之間還隔著一個弱小的荊南政權,就在宋太祖準備用兵南下的時候,割據荊南的高保勖死,侄繼衝繼位。宋太祖遂致書繼衝,說要假道荊南,到湖南狩獵,實是宋太祖早就制定好了的一舉削平荊湖的戰略方針。只是他在審時度勢地等待時機。高繼衝一接來書,驚慌失措,趕快出城十五里迎候。等他和宋將慕容延釗回到荊州城裡,宋兵早已充塞街巷。高繼衝大驚失色,只得奉州縣圖表降宋。宋太祖兵不血刃便滅了荊南。其後宋兵又一鼓作氣蕩平湖南,一舉佔領潭州,湖南全境被宋太祖收入囊中。

佔有荊、湖後,宋朝從此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它可以西攻後蜀,東迫南唐,向南還可以直取南漢。予取予與,就看宋太祖的心情了。宋太祖情緒的好惡,就成了決定這些割據政權幸福指數的晴雨表。

964年,宋朝截獲後蜀致北漢蠟書,約聯合攻宋。宋太祖大笑說:“我西討有理了。”在此之前,宋太祖就秘密派間諜深入蜀地,探聽蜀國虛實、繪製山川形勢詳圖,制定了進軍路線和作戰方略。這年11月,宋太祖點兵6萬,分為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