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更是不濟,最高官至鉅鹿都尉,因為從兄劉仁要內遷南陽,劉回便一同跟隨相遷,劉回子劉欽曾任濟陽縣令後轉任南頓縣令,劉欽即劉秀之父。由侯,太守,都尉,縣令,疊次下降,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劉秀時,可以說,赫赫皇族的血統早已稀釋。到王莽正式稱帝后,又盡廢劉氏為侯者。舂陵劉氏一族便徹底失去了祖先的爵位,又規定劉氏不得為官,全部由貴族之身降為一般平民。但劉欽的皇族身份,還受尊重,因此娶了新野豪族樊重之女。
劉欽共育有6個子女,3女3子,劉縯是長子、劉秀行三。
據范曄《後漢書》記載:西漢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12月甲子夜,劉秀出生,當時劉欽為濟陽(商丘)縣令。劉秀出生之夜,縣捨出現異兆,紅光滿屋,夜明如晝。恰巧這年冬天,濟陽縣的田裡長出一顆嘉禾,一莖九穗。被認為是好兆頭,故而取名劉秀。在兩漢之交,“天人感應”學說最盛,劉欽心中暗喜,認為有此祥瑞,此兒當貴不可言。劉秀9歲時,劉欽去世,由叔父劉良領養。劉家此時,雖淪為白衣階層,但家風猶在。在當時的南陽一帶,劉家屬於典型的豪族詩禮之家,雖然破落,但架子不倒。因此,劉良對劉秀撫循甚篤,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這也是南陽豪族的治家特點。如樊氏,其族長樊重是劉秀的外公,“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溫厚,有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劉秀受舅家影響甚大:勤稼穡,善貨殖經營,為人謹厚,勤儉治家,重義輕財。
南陽自漢興以來,人才薈萃,又有古遺風,民風剽悍,多以經商致富。在南陽獨成一體的地理單元中,豪強地主比比皆是,這些豪族無不好理家、善理財、兼顧農商,有遊俠之風,對於鄉鄰向來不吝嗇,有樂施好賜之名。在地方上人望很高。除劉氏一族外,還有鄧氏、樊氏、李氏、陰氏等豪門,這些豪族都聚在南陽。在這些南陽豪族中,因劉氏家族是皇族,聲望最高。豪族之間互相聯姻,盤根錯節,可以說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光武一朝的一個顯著政治特點,就是以姻親關係將功臣宿將結成政治關係,彼此親厚,位居要職,凝聚成強大的政治核心。因為光武時期,皇權威重,限制豪強,外戚大多能自守禮節,恭謹行事。但到了竇憲以後,外戚日益驕橫。宦官和外戚兩大惡勢力輪番執政,成為東漢的亂源。
南陽一帶的豪族子弟的最大特點,就是遊學之風濃厚。如劉縯、劉秀、朱佑、陰識、鄧禹、劉隆、朱岑等都曾到長安遊學,儒學政治理想遂成為他們共同的追求。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白衣貴胄(2)
天鳳二年(15年),劉秀21歲。因為王莽推崇儒學,制禮作樂,尊重知識,全面復古,長安學術空氣濃厚,劉秀遂決定去長安遊學。在去長安之前,他到新野樊家。因都有姻親關係,劉秀兄弟因此與陰氏兄弟相交甚厚,也便認識了陰識的妹妹陰麗華,陰麗華美麗無比,使劉秀春心大動;之後到長安,又見執金吾威風凜凜,很是羨慕。認為人生在世,莫過於娶美妻,當高官,因此感慨道:“當官要當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
劉秀在長安期間,得中大夫廬江許子威授《尚書》。結識了鄧禹、嚴光等人。
劉秀名為皇族後裔,實際上也是一個貧困生。但他不是腐儒,很有經濟頭腦,因資用匱乏,他就跟同學韓子合夥買了一頭驢,由從僕牽著,在長安街頭出租拉腳,收取酬勞。與同鄉朱佑共買蜜合藥,街頭叫賣,賺回學費。《後漢書》又說光武好吏事,他一眼就能洞察真偽,他還在大司馬嚴尤面前逞口才。所以在他26歲回到南陽後,因有著長安太學生的金字招牌,就有很多人找他代理訴訟,收取“律師”費。
劉秀與其兄不同,精於計算,亦農亦商,安分守己,為人勤勉,終日勞作不覺疲倦。
王莽末年,全國出現大饑荒,因為劉秀勤勉,唯獨他種的莊稼取得了大豐收。他便做起長途販運的生意,囤積居奇,高價出賣穀物。如若按階級成分劃分,劉秀是知識分子經商致富的典型,在社會上應屬於紳商一類。
劉縯一開始並不看重劉秀,甚至輕視他,常譏笑他胸無大志,只知種田置業,像高祖的二哥劉仲一樣,並不與之謀。當時豪族首領一般是家族長子,劉縯是長兄,擁有絕對的權威,《後漢書》記載他“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劉縯散盡家財,結交了許多亡命之徒,這些人常常橫行不法,劉縯因此成為地方一霸,小吏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