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據的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迫匈奴退往陰山以北。為了防止匈奴的侵擾,他把昔日秦、趙、燕所築的長城加以修繕,連線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至此,秦擁有了異常遼闊的疆域,北到長城和陰山,南到南越,即現在的越南北部地區,“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秦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龐大帝國。

千古一帝(1)

前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秦滅亡強齊後,正式宣告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結束了。然而,由於生產方式和土地制度在時代鉅變中,已在更深更廣領域裡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新興貴族、地主階級與下層農民階級的矛盾尖銳對立,加之六國的殘餘勢力不甘心滅亡,時刻想著復辟,這些都對新生的秦王朝構成了威脅。為了鞏固帝國的封建統治秩序,秦王政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著手建立了統—的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建立了永世之功,亙古未有,自以為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已不足以匹配其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於是更改名號,將古代的三皇五帝稱號合二為一,號稱“皇帝”,皇帝自此成為其後2000多年中國封建國家最高統治者專用的稱號。嬴政自稱“始皇帝”,後世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期盼嬴氏江山能夠延續千秋萬代。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對名稱也做了規定,如皇帝自稱用“朕”,表示至尊無二;皇帝所下的涉及制度的命令稱“制”,昭告臣民的令文稱“詔”;皇帝的印專門用玉做成,叫做“玉璽”,而且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做“璽”;皇帝的妻子稱“皇后”,父親稱“太上皇”,母親稱“皇太后”。

其次,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徹底的改革。

中央設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時負責對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是最高的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但他平時沒有軍權,戰時也要聽從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節才能調動軍隊。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的,皇帝的詔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轉交給丞相去執行。

在地方行政上,秦始皇聽從李斯的建議,吸取周亡的教訓,不再實行分封制,而是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一切權力收歸中央,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分天下為36郡,後又增至40多郡。郡下設縣,縣令是一縣的行政長官。下有縣尉,管軍事。有縣丞,管理司法並協助縣令處理事務。縣下分設若干鄉,鄉設三老,管思想教化。嗇夫,管徵稅與服役。鄉下面又設亭、裡、什、伍等組織。裡有什、伍,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各級長官定期向上報告情況,構成了嚴密的地方政權機構。

這一政治體制加強了皇帝對政權的控制,開創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為後來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襲。杜絕了周代諸侯各自為政而天子無實權的現象。

在全國實施新秦律,新秦律是以秦國原有的法律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而制定和頒行的國家統一法律大典。

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就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對於官吏要求很嚴,必須通曉法律,秦朝不是以儒延續文化,而是“以吏為師”。官吏有很高的地位。

除建立和健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外,秦始皇還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鞏固集權統治。主要有:第一,修造長城,北御匈奴。第二,統一度量衡。第三,統一貨幣,廢除六國舊幣,以秦“半兩”作為標準流通貨幣。第四,統一交通工具,實行“車同軌”、“行同倫”,確定車軌寬度的國家標準。第五,統一文字。以當時在各國流行的小篆為基礎,略加整理,作為標準文字通行天下。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千古一帝(2)

這些中央集權制度的制訂,標誌著中國封建帝制的初步確立,為秦以後的數十個朝代所沿用,秦帝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這些措施的實施,也對促進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共同心理基礎,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統一和發展,作用至偉至巨,因之他成為這個時代的偉大代表人物,被後人贊為“千古一帝”。

當然,秦始皇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所進行的改革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國家體制問題上,朝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