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形卻與他想像中的大相徑庭。
晚上,姜由、公孫乾和我聚在山口外的公孫氏營區大帳內。
帳篷中央,一堆碳火燃得正旺,將冬盡的餘寒擋在帳外。
帳外,大勝後的三族戰士正燃起堆堆柴火,烤食牛羊肉,歡聲笑語撒向四野。這樣輕易地取得勝利讓所有的戰士們喜出望外。
帳內的三人卻要沉悶得多。
公孫幹煩惱的是。部分公孫氏族人要求不隨大隊遷走,而是在這片已經定居了數代人的山坡上繼續住下去。
有熊族的公孫豹就是其中的代表。
這也是族人們堅持要他前來向公孫幹提出的重要請求。
還有幾個土地比較肥沃的小族也安於現狀,不想回歸黃土地,再去重建家園。
總共加起來有近三分之一的族人不打算跟姬族走。
公孫幹為此犯了難。
向祖神許下的將族人一個不少地帶回故土的誓言,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難以兌現。
姜由則為炎族營區的數千老弱婦孺傷腦筋。
若說仇恨,黎族和炎族仇深似海,多少先輩族人,就喪生在炎族的牛蹄下,多少代族人四分五裂,在大草原上孤苦地飄泊,整日提心吊膽,擔心聽到炎族的牛蹄聲。
可姜由寧可與姜山再硬撼一場,也不願用武力面對這些婦孺——他從骨子裡只是一名戰士,而不是屠夫。
那該怎麼辦?
公孫乾的煩惱,我能幫他出一點主意。
既然那些族人不想走,就讓他們留下好了,公孫氏能在這片大山邊上開枝散葉,祭祀祖神,難道不是一件好事麼?
肥沃的土地需要尋找和開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為何要白白浪費?
在山口處建一個城門,易守難攻,公孫氏族人可以放心地在山上生息繁衍,說不定再過百年,又是一個強大的部族出現了。
公孫幹在疑慮中思考我的建議,一時難以決斷。
姜由的問題則難以置喙,我的建議是,讓他和炎族的長老們商量。
第二天,兩個長老會議同時召開,公孫氏和炎族人都在為部族前途進行磋商。不同的是,公孫氏是作為勝利者,多年來第一次可以面對自由的前途選擇;而炎族則作為失敗者,向姜由祈求一個讓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命運,這更接近一場談判。
我拒絕了兩族的邀請,在這件事情上,我希望保持一種獨立性。
與兩族的關係,我希望是一種良好的聯盟關係,我不是政治領導,也不是裁決者。只要他們能接受太昊日漸成形的文明形態在他們族內傳播,我就暫時不會考慮建立更加緊密的政治關係。
建設了多個新城之後,有那麼一瞬間,我曾經想過建立一個比較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以國家的方式鞏固文明,確保我的文明建設工作不會由於我的存亡而輕易變動。
但多年來的建設經驗告訴我,這個時代,至少在目前,還沒有建立國家的條件。
一箇中央政權對地方政權要有強力的控制,必須得有強大的機動武力,大量的人口和便捷的物資運輸辦法,否則一個政令從中央傳達到地方得要數月以至一年,還談得上什麼控制?
成吉思汗打下了無以倫比的疆土,也有了當年絕對無敵的軍力,卻仍無力以國家的形態約束所征服的國土,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緩緩吧,先在少量集中的城鎮裡建設好我的太昊文明。
傍晚,兩族的會議先後結束,姜由那邊傳來了讓我難以置信的訊息。
第一三十六章 … 炎族新主
“什麼?你成了炎族的族長?”
我在得到訊息後,衝入姜由帳中,對他大叫起來。
開什麼玩笑,未來的蚩尤和炎帝,難道會是同一個人?
我回到這個世界,目前為止,可能造成的最驚人變化應該是這個結果了。
姜由一臉驚詫,沒有回答。
估計他也沒想到,我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會這麼大。
下午,在炎族的會議上,當炎族大長老提出,請姜由擔任炎族族長時,他也沒像現在這樣忐忑。
得知事情原委後,我對那位大長老由衷佩服起來。
姜由對這些炎族人絕對不是沒有想法,但也絕對不是想把這些族人屠戮殆盡。相反,我猜測他最可能的想法是把這些族人收編了。
黎族已經從我這裡學到了先進的農業技術,人口將不再會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