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部分

目光中,我們的筏子在出發地靠了岸!

我無奈地看著幾名水兵,一籌莫展。

他們也已經筋疲力盡,卻只是將筏子劃了一個大圈子,我再怎麼掌舵也管不了用。

主要是其中一名力度太大,而其他三名水兵卻連操槳的基本動作都還沒有學會。

臨靠岸的時候要不是我搶過一把槳在水中連撐,恐怕我們的筏子還得硬撞上岸去。

怎麼辦?

在岸邊立起木樁,將筏子用麻繩系在木樁上以後,我得先教會“水兵”們划槳地基本動作了。

我讓“水兵”們坐在兩根編筏子剩下的木頭上,舉槳空劃,我在一邊逐一糾正動作。

這一次參觀的人更多,3000多人站在坡上,好奇地看著四名戰士騎著兩根木頭,手裡拿著兩根“木板”,在看不見任何東西地地面上划動。

有兩名戰士被圍觀的人群譏笑得滿臉通紅,舉槳都力量不足了。

好在中午時他們進步都不小,我大著膽子讓他們再一次上了筏子。

解開纜繩以後,我掌好舵,一聲令下:“划槳!” 四支槳同時伸入了水中,以幾乎同步地動作開始划動。

岸上的人不再譏笑,重新讓我聽到了歡呼聲和鼓掌聲。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我在筏子上唱起小曲,讓幾名“水兵”聽得很滿意,也加快了划槳的速度。

日暮時,石頭城已經在望,看來根據太陽判斷的方向還是基本準確的。

筏子還沒到,石頭城外已經站滿了人。

“譁!”

發現是太昊族長坐在筏子上,那些跑出來看“水神”的黎族人譁然了,剛才還跪在地上的黎族長老沒有想到。從天邊飄過來地“神”居然是太昊的族長!

等我靠了岸,幾名水兵開始打樁泊“船”,岸上的“黎民”又跪下了好多——“神族長”真是名不虛傳啊!在如此滔天地洪水中都能來去自如!

石頭城外距離水邊只有不到300米的坡地了。落差也就兩三米。可以說形勢也不容樂觀,但總歸是看到洪水不再上漲,已經有下降的趨勢。

進入城中,沒有出去接“水神”的人們各自呆在家中,有的倚在門外,面色憂鬱,被困了多日之後,族人們對前途毫無信心。

石頭城外還有一片坡脊,近7公里長,兩三公里寬沒有被水淹了。黎族的莊稼一半多就在這片山脊上,但目前牲畜和莊稼搶地的情況已經比較明顯,水再不退下去,連供牲畜吃的青草都不夠了。

但現在一切都開始好轉,水勢下降以後,城中長老們的心情明顯好轉,加上現在又有我的到來,更加放心了。

至少知道太昊在黎族危難時不會袖手旁觀。

以太昊的繁榮強盛,支援一下黎族應該是沒有問題地。

石頭城中的粟米還有如200噸,足以讓族人支撐到秋收。但這個秋天就不能再有任何閃失了,剩下的8000多畝地,從經驗看,應該可以有近800噸的收成,那就可以渡過下一年了。

水退後,牲畜應該還能起點膘,這個冬天就能對付過去了。

我知道太昊的情況,我們今年的確要比石頭城要好得多,秋收後,根據收成情況。如果石頭城有困難,我們是一定會支援的,但目前的情況總算還讓我比較放心。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第二天,我們的筏子往回啟程了。黎族人什麼也沒有從我這裡得到,但我的到來彷彿給了所有族人一顆定心丸,看得出來,第二天,所有族人都一掃臉上的陰霾,送我出城的人們笑逐顏開,不再有昨日的憂鬱。

遠離石頭城,我們卻在大水中失去了回太昊的方向,向西邊劃了許久,直到我的心裡都有點發毛的時候,才遠遠看見太昊城的輪廓從天際

“道不行,乘槎浮於海。”

我的理解,現在的情況是“道不行”——從地面走路不行,就只能“乘槎浮於海”了。

這種嘗試在原始人眼裡是驚人的,從發現太昊城到我們在岸邊泊好筏子,不到兩個小時地時間,岸邊站了不少於5000人!

梅梅哭叫著撲到我懷裡 她以為我被“水神”帶走了,這比到北方打兩個月的仗更讓她擔心。

要不是對族長的無上信心,相信那幾名“水兵”連踏上筏子都不敢。

現在,雙膀都已經腫起的“水兵”們對這種交通工具已經掌握了一點技巧,懂得如何在划動中節省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