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笑道:“道路盡有,只是不知諸家兄弟意思,因此未敢啟口。”李彥從大喜,問:“有甚的道路?我等素得久了,不挑揀。”郭威微笑,伸出兩個指頭來:“道路卻有兩條,任兄弟們自擇。”李審道:“大郎有話但講,我等是直心的好漢,卻窩不得急。”郭威道:“這第一條道路,爾等今後小不法做得,大不法休做。若是手頭急,則來尋我。若想起個事業謀生,郭威自有本錢相助。某雖不才,也盡養得諸位一世凍餒無憂。”眾人答:“好雖則好,只是未了,況也不好看相。郭大郎但說那第二條道路。”郭威道:“若是第二條道路上頭,爾等只隨了郭威,從軍做個部曲。日後有功勞時,封妻廕子,祖宗臉上亦有光華。只是一條,比不得於今我等朋友相稱,軍法有七律五十四斬,古來上陣,有死傷之憂。爾等細思。”諸人尋思半晌,齊道:“這條路雖艱險些,卻有出頭之日。我等情願奉郭大郎為主,日後同心戳力,富貴共之。”遂撇了酒碗,以禮參拜,都呼“主公”。郭威安然受之,將這數十個無賴漢編為兩夥,就命李彥從、李審為兩個夥長,又命小軍支取銀兩,打造器械、衣甲、旗幟,將諸人編名在冊。
正忙亂間,遠看一個小孩兒,衣衫破舊,手裡提一個貨籃,在路邊大樹下廝看,一臉企盼。郭威看他可憐,問李審:“那孩兒是誰?”李審看了,道:“卻是新來一個潑皮之子,其父言來河陽尋親不著,又沒了盤纏,只好偷雞摸狗,養兒子過活。前幾日不合偷到一個財主頭上,吃人拿去打將半死,這孩子無法,只得出來沿街乞討,要些殘羹冷飯,養他爹爹。”郭威聽他說得悽惶,不覺動了惻隱,招手叫那孩子過來,撿半隻肥鵝,一條羊腿,遞與他吃。那孩子咽口唾沫,在籃子裡摸張油紙,包將起來。郭威驚問:“如何不吃?”那孩子叉手道:“告老爺得知,小子有父帶傷在床,老爺賜了好物,小子將回去與爹爹吃。”郭威見他恭謹伶俐,問:“汝叫什麼名字?”那孩子答:“小子姓柴,叫做柴榮。”郭威悽然曰:“我內人亦姓柴。我便在城北高升棧下宿,日後有難處,便來尋我。”柴榮再拜叩謝。郭威又拉他入席,賞些吃食。柴榮餓得狠了,滿臉堆歡,兩手抓著肉填進口裡,道謝不絕。此便是後周朝兩代皇帝頭番相見。
畢竟不知郭威與柴榮如何相認,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訪◇問◇。◇
第23節:第七回蘇逢吉入幕指揮府(1)
第七回蘇逢吉入幕指揮府
周世宗認親河陽城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故唐舊都長安城內有戶人家,姓蘇,主人蘇悅,本是關中商戶,提得筆,撥得算籌,甚有刀筆之才,因此做下家生。早年喪妻,鰥居在此。膝下有兩子,長子蘇逢吉,幼子蘇禹珪。河東開府晉王石敬瑭聞得他名字,數番令人來相請,卻不過,在河東充任書記之職,一晃數十年。因有個風疾之症,數年前告了病,歸家閒住。整日裡吟風嘯月,倒也自在逍遙。此老頭兒別有一般毛病,極是挑嘴。酒濁了些兒,不開樽;膾粗了些兒,不下箸。不知換過多少名廚,難讓這老兒下半缽之飯。蘇逢吉怕老父餓出個三長兩短,便自下廚,一二回整治,天生妙手,把那老兒吃得手舞足蹈,從此非兒子做飯,便不下口。石敬瑭自接詔令,將幾員猛將外調,心中惻惻,知曉朝廷不日便要下手,遂命劉知遠挑選賢士異人,以備起事。劉知遠命人相請蘇悅,蘇悅推老不赴。劉知遠再請,意甚懇切,蘇悅卻之不過,道:“小老兒年紀大了,更兼駑鈍,不堪充任。不過有個兒子蘇逢吉,有些本事,年紀雖幼,差可充得劉公之用。”命蘇逢吉收拾停當,隨來人趕赴晉陽聽用。蘇逢吉大哭:“不是兒不從父命,兒若走了,誰與老父做飯吃?”蘇悅不覺微笑道:“痴兒子!此是多大事?有祖宗體面大?汝若不去,便為不孝。”蘇逢吉無法,只得去了。他弟蘇禹珪頂缸做飯,卻無哥哥的妙手藝,一天被那老頭兒罵八遭。
話說蘇逢吉隨使臣來晉陽府,一路免不得風餐露宿。進了指揮使衙門,使臣報與劉知遠,劉知遠大怒:“無用狗才!命汝去請蘇悅,請不來也就罷了,奈何找這乳臭小兒?”蘇逢吉聽得,大是不忿,上前抗聲道:“大人差了。秦皇若有年紀之見,便失甘羅;漢武若有年紀之見,便失霍嫖姚;吳主若有年紀之見,便失陸遜。”說得劉知遠啞口無言,改容折節道:“如此說來,倒是本帥的不是。先生休惱怒,容灑家與君賠罪。”賞了使臣,命整治酒席接風,親自勸盞。蘇逢吉亦不推辭,安然坐了主位。劉知遠有心試探,以天下大事問之。那蘇逢吉問一答十,極有見地。劉知遠心折,又問:“據先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