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駛出戰艦,在蔚藍的海面上自由的遊弋起來。
而整個艦隊的指揮中心—全通甲板式的兩棲攻擊艦“浙江”號上,數架直…8F型通用艦載直升機正逐一發動,但作為一艘專用艦隊指揮艦,“浙江”號真正的作用突出表現在強大的指揮控制上。“浙江”號上的中國海軍的“指揮控制系統”由“艦隊指揮中心”和“旗艦指揮中心”共同組成。
“艦隊指揮中心”是設在岸上的陸基指揮所,“旗艦指揮中心”就是象“浙江”號這樣的位於作戰海域的海上指揮控制艦。在具體的作戰指揮中,設在新加坡的中國…東盟聯合艦隊的“艦隊指揮中心”將各種作戰指令、作戰海域的海洋監視情報、敵情威脅及作戰海域的環境資料傳送到“旗艦指揮中心”,經過處理之後分送各個指揮位置和作戰部隊。
當然與此同時,“旗艦指揮中心”還會不斷收到各部隊關於自身狀況、作戰行動海域的海洋監視情報及作戰任務的進展情況的報告,這些資訊經過匯總處理之後,將報告“艦隊指揮中心”。顯而易見在海上作戰指揮中,“浙江”號處於中心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浙江”號上的“旗艦指揮中心”是一個大型綜合通訊及資訊處理系統,它同70多臺發信機和100多臺收信機連線在一起,同三組衛星通訊裝置相通,可以每秒3000詞的速度同外界進行資訊交流,接收的全部密碼可自動進行翻譯,透過艦內自動裝置將譯出的電文送到指揮人員手中,同時可將這些資訊儲存在綜合情報中心的計算機中。
“這個是昨天晚上在近海由電子偵察船截獲和破譯出來的。”站在“浙江”號上的登陸部隊指揮艙內,戰區參謀林太平中將向剛剛起床的胡維風中將報告了印度守備部隊的異動。
此刻數以百計的中國海軍指揮人員注視著艙內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終端、兩棲支援資訊系統終端和海軍情報處理系統終端。此刻登陸部隊指揮員使用這些設施掌握登陸作戰的進展情況,對先頭部隊的作戰行動及後勤保障提供支援。中國海軍新型的近海電子偵察船可以收集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全頻段電磁波並加以分析。但是在短時間內,中國海軍的情報人員僅能瞭解敵方會在黎明時分會有大規模的行動,但目前仍不知道名為“颱風”的打擊具體將以什麼形勢降臨。
“要求各登陸部隊加快行進速度,提前發起攻擊。”
中國…東盟聯合艦隊最高指揮官的姚廣勝少將注意到了胡維風臉色的異樣,立即提議道。“這不可能。現在一切都已經晚了。只有要求海空軍加強對地壓制了。”
胡維風中將緊閉著雙眼,痛苦的搖了搖頭。
作為登陸船團來說,各船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到達換乘水域,完成換乘的部隊不可能各自單獨搶灘,必須在海上等待編波,一般來說,換乘/編波的過程可能長達數小時,要求一支數百艘船的大型船團會在幾十分鐘內就完成登陸準備是不現實的。
而這段時間無疑是登陸船團最脆弱的時候,十分需要海空軍的強力掩護,雖然有對地支援艦隊協同作戰,但是對於印度陸軍堅固的坑道工事,單純依靠海軍的對岸攻擊力顯然是不夠的,用商船改裝的火力支援艦也加入到了對岸炮擊的行列中來,在民船甲板上直接擺放的各陸軍炮兵連的122毫米、152毫米的牽引火炮開始一一開火。
除了這些臨時參戰的陸軍部隊之外,中國海軍還有6艘經過專門改裝的
“近海支援炮擊艦”。這些以萬噸級貨船為基礎改建的戰艦擁有接近於二戰火炮巡洋艦的火力,除了裝備有59式100毫米高射炮、72式85毫米高射炮之外,還有12門以上的203毫米牽引式榴彈炮。船載炮兵的炮位上方採用波紋鋼和改裝的集裝箱作為臨時炮塔,在覆以沙袋所形成防護,可以有效抵禦使用子母彈進行大範圍殺傷的火箭炮的威脅。
雖然203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並不是中國陸軍炮兵部隊的制式裝備,但這種火炮仍然具有射程遠、威力大、地面密集度好的特點。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50千米,單炮的火力覆蓋面積可以達到1243平方公里,6艘“近海支援炮擊艦”齊射的火力頃刻間便將印度陸軍的正面防線打成了一片火海。
不過就在猛烈的火炮壓制之中,被部署在島嶼縱深的印度陸軍決戰兵器—德制“泰帆”型(德語:颱風)攻擊無人機發射系統正全面展開。
一直以來德國陸軍裝備的無人機型號不多,不像美國那樣能快速推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無人機。德軍現役裝備的無人機僅為加拿大研製的CL…289遠端偵察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