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他很難想象在如此孤立的小島上,就在他戒備森嚴的要塞區內,數百名中國陸軍特種部隊早已滲透了進來。接下來的情節就不難猜想了,中國陸軍的特種部隊突然發難,當印度陸軍的守備部隊在全島各地遭遇襲擊之際,調動和指揮出現全面混亂之際。一支精銳的別動隊突然出現在了佔領了檳城跨海大橋的橋頭堡附近。促不及防的印度守橋部隊在短時間之內被解除了武裝,中國特種兵拆除了帕塔尼亞中校在橋上所安置了數百噸炸藥之後,迅速控制了大橋的東側。
帕塔尼亞中校也算是印度軍隊中少有的乾材,他迅速判斷出中國軍隊在島內其他地區的攻擊不過是佯動,真正的威脅仍在大橋。印度守備部隊全力從大橋的兩側發動攻擊,希望能將中國陸軍特種部隊消滅在橋頭堡內。
面對著生死悠關的橋頭堡陣地,印度軍隊也算拼盡了全力,2個營的步兵在步兵戰車和坦克的掩護下輪番進攻著只有69名中國特種兵駐守著的橋頭堡。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晝夜。
帕塔尼亞中校始終難以相信這些特種兵怎麼可能會有如此之強的戰鬥力和武器配備。就算十顆子彈消滅一個目標,那麼他付出的傷亡也足以拼光中國人的子彈了。當橋對岸的攻擊逐漸減弱之際,帕塔尼亞中校終於絕望了,他知道那是中國陸軍的主力已經抵達了對岸。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十九章:“颱風”降臨(四)
作為中國陸軍第13集團軍“向海灘前進”賽跑的優勝者,第13集團軍的軍屬裝甲旅先遣部隊的96式主戰坦克是第一支抵達檳城跨海大橋的中國陸軍部隊。在吉打平原合圍殲滅戰中掃蕩印度陸軍殘餘抵抗中一度將主攻位置讓給步兵的中國陸軍裝甲部隊再度在戰場上捲起了一場鐵甲的旋風。徐虎威中校親自指揮的突擊叢集,再次將伴隨進行的機械化步兵甩在了身後,全速向大橋的方向前進。
這種單純依靠坦克部隊的“裝甲劈入”戰法,在意志堅定的防線面前無疑將遭到敵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重大殺傷,但此刻仍檳城跨海大橋以東印度陸軍早已成了驚弓之鳥,他們戰鬥的意義僅限於打通跨海大橋撤到相對安全的檳榔嶼島上去而已,面對中國軍隊隆隆碾來的坦克,他們第一反應除了扔下槍轉身就跑之外,就是高舉起雙手投降。
全長13公里的檳城跨海大橋,號稱是世紀第三大橋。驅動的戰車駛上這座宏偉的大橋,徐虎威中校鑽出自己的炮塔注視兩旁都是廣闊遼遠的海洋,緊張心也隨著視野擴充套件開朗起來。陰雲密佈下的海峽灰藍一片,依稀可見海上幾個樹影婆娑的小島豐。正當徐虎威中校為眼前的美麗景色所陶醉之際,一排密集的炮彈突然呼嘯著向大橋的方向襲來。155毫米的榴彈擦著橋體的邊緣落入海中,濺起紛飛的水花,而大橋東側的岸邊幾個移動著的火力點奮力噴射著火焰
顯然以傳統爆破的方式摧毀大橋已經難以實現了,此刻帕塔尼亞中校只能寄希望於島上陸軍的火力了。但在中國陸軍炮火的威脅下,印度炮兵的精確度顯然差強人意。而如此宏偉的大橋即便是偶爾命中1~2發也難以傷筋動骨。而威力巨大的精確打擊武器—島上所部署著的陸基PJ—10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雖然已經進入了發射陣地,但重新輸入目標還需要時間。而滲透入島上的中國特種兵顯然也在尋找著這些致命的武器。
中國陸軍96式主戰坦克一頭撞開那些橫七豎八橫梗在橋上的印度陸軍裝甲車輛,這些被中國特種兵的反坦克火力擊毀的車輛旁倒滿了印度陸軍步兵的屍體。不斷閃爍著機槍火力的橋頭堡已經在硝煙中逐漸清晰起來。印度陸軍的迫擊炮不斷的落在徐虎威座車的前方,但僅僅依靠他們是無法阻擋大軍前進的腳步的。這座島嶼最後的天塹即將易手。
硝煙中一個滿臉漆黑的中國特種兵出現在徐虎威的車前,他手裡那樣式復古的輕機槍,差點讓徐虎威將他誤認為了敵人。這種仍以上方30發彈匣供彈的輕機槍很自然的讓徐虎威聯想起國內抗日題材電影中常出現的捷克ZB26輕機槍。如果不是對方身上的其他裝備,徐虎威幾乎有從迷霧中穿越歷史的感覺。
其實這支樣式復古的輕機槍就是歷史悠久的英國“布倫”L4A4式毫米輕機槍。早在30年代中期,英國恩菲爾德皇家輕武器廠便與捷克期洛伐克布林諾國營兵工廠協作,把著名的捷克ZB26式毫米輕機槍引進改良成為布倫
in口徑的輕機槍,並廣泛裝備於英聯邦國家軍隊。雖然隨著科技的演進,這種曾經輝煌一時的名槍已經逐漸退出許多國家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