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導彈轉瞬化為一團火焰飛向目標進行攔截。而艦首的AK-100型100毫米高平兩用炮也加入了合唱,海面上一片煙霧瀰漫。
“目標鎖定,新加坡海軍‘可畏’級4艘。反艦導彈發射準備。” “德里”艦首甲板上裝有的4座四聯裝SS-N-25
“天王星”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依次點火,在煙霧中離弦遠去,飛向那100公里以外的目標。“‘魚叉’型反艦導彈接近中,數量不詳。”幾乎在印度海軍編隊發射反艦導彈的同時,新加坡海軍的打擊也出現在了“德里”號RALW-LW08對空警戒雷達的螢幕上,連續發射的反艦導彈在螢幕上形成了一片血紅色的閃爍光點。
不等拉維。
薩蒂亞作出反應,一枚中國空軍發射的“鷹擊…8K”型反艦導彈便擊中了“科拉”級輕型導彈護衛艦“庫裡什”號的艦體。這艘曾經參加過中印首次海上搜救聯合演習的戰艦在熊熊烈焰中緩緩下沉。看著下沉的僚艦,拉維。
薩蒂亞對著濃煙籠罩下的戰艦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後無力的說道:“準備撤退吧!”
“德里”號上4座俄製PK-2干擾箔條發射裝置在陰雲密佈的安達曼上揮灑出一道道動人的迷霧。
中印兩國海軍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外圍的首次接觸,以印軍的慘敗而告終。印度海軍在戰鬥中共計損失了4艘印度海軍P28型導彈艇、5艘卡辛德拉級導彈艇以及2艘“科拉”級輕型導彈護衛艦。僥倖脫離戰場的“德里”號驅逐艦和“塔爾瓦”號護衛艦在新加坡海軍齊射的“魚叉”型反艦導彈的攻擊下,也不同程度的受創。而東盟海軍僅有一艘“可畏”級隱形護衛艦被擊中,被拖回新加坡修理。
夜幕下的布萊爾港,疲憊不堪的印度水兵沮喪的走下自己的戰艦。傷痕累累的“德里”號上只剩下拉維。
薩蒂亞孤單的身影。中國海軍對地支援艦隊炮擊巴倫島的聲音在這裡都清晰可聞,或者那只是天邊的雷聲。“東盟的登陸艦隊已經接近巴倫島了,是不是派空軍支援一下。”印度空軍少校阿德瓦尼此刻走上戰艦向著自己的長官報告道。
“不用再增加更多的傷亡了,我要作的已經作到了。中國人會認為我們已經疲倦無力了,他們會大踏步的走進我們的颱風圈的。”布萊爾港的夜空開始迴盪起拉維。
薩蒂亞那得意的笑聲。在他前方的黑暗中,他似乎已經看到了,看到了在下一場登陸戰中,中國艦隊燃燒的火光映紅了整個海面。
印度陸軍在巴倫島的防禦工事修築的並非不堅固,但是對於這樣一個遠離主島的前沿荒島而言,印度人沒有部署更多的反艦火力。當中國海軍的對地支援艦隊放出數架無人偵察機,開始精確炮擊之後的1個半小時內,島上的守軍只能用高射機槍驅逐自己頭領的死神之眼。
在密集炮火剛開始了不久,700名印度陸軍就全面的打起了白旗。他們聚集在海灘上等待著被俘虜的命運。作好了垂直登陸準備的新加坡陸軍乘坐著由4艘“忍耐”級坦克登陸艦的飛行甲板上起飛的AS582“美洲豹”型直升機掠過人滿為患的沙灘。第一場登陸戰在兵不血刃中走向了尾聲。
按照預定的計劃,中國—東盟聯軍將在這座荒島上進行為期5天的突擊施工。在主力艦隊抵達之前,東盟工兵需要在島上建立2個野戰直升機場和1箇中型野戰醫院,為下一個階段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總攻作準備。甚至有訊息說將要有1個大型浮動船塢被運來。看著夜幕之下,大群的運輸直升飛機吊運著各種物資呼嘯著在這個小島的上空盤旋。停泊在島嶼東側的中國海軍對地支援艦隊指揮官孫力軍上校心中總有一絲莫名的不安。或許一切都進行的太過去順利了,反而讓人覺得難以把握起來。
在遠離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馬來半島北部,猛烈的炮火正席捲著印度在這個地區最後的要塞—檳榔嶼。隨著吉打平原合圍殲滅戰的結束,中國陸軍第13集團軍的履帶再次開動起來。兵鋒直指仍在印度控制之下的檳榔嶼。雙溪大年以南的印度陸軍仍有3…4個步兵團的兵力,但顯然這些早已喪失了鬥志的部隊,無法抵抗中國陸軍的前進。第13集團軍開展了一場“向海灘前進”的競賽。
而面對洶湧而來的崩潰後的友軍和中國人,印度檳榔嶼要塞守備區司令帕塔尼亞中校唯一的選擇只有炸燬長達公里的檳城跨海大橋。這並非一個容易下達的命令,畢竟這樣宏偉的工程毀滅在自己的手裡,很少有人不感覺到愧疚的,當帕塔尼亞中校下定決心的剎那。卻沒有想象中的巨大爆破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