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豁然開朗。
第二十四章:螳螂捕蟬(一)
年輕的印度尼西亞民主聯邦蘭芳加盟共和國的首都—雅加達的夜晚,經過數以萬計的中國建築工人的努力,這座昔日東南亞的第一大城市已經逐漸走出了戰爭的陰霾,重新煥發出她迷人的魅力。
雅加達城區分為兩部分,北面是舊城,近海,為商業中心;南面是新區,是政府行政中心的所在地。位於雅加達新區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又稱莫迪卡廣場(Merdeka為獨立之意),有著與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相近的地位與規模。四周街道寬闊整齊,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綠意盎然。
高115米的民族紀念碑屹立在廣場中央,東北方是原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爾大清真寺,不過在剛剛結束的內戰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西街上有國防部大樓和中央博物館,東邊則是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上有一組根據《摩珂婆羅多》史詩中故事情節塑造的群馬拉車的雕塑,十分壯觀。在紀念碑西側的公園裡一座音樂噴泉正在演奏著華彩的樂章。
而在廣場的東南面國家宮,此刻更是被華燈點綴的光彩奪目。這裡原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現在則是印尼全力的中樞—總統府。一隊身著深黑色軍服的印尼民主聯邦內衛部隊的華人士兵正持槍守衛著這來著不易的安寧和祥和。
不過在這座宏偉絢爛的建築內,身為印尼民主聯邦最高權利擁有者的總統林光昭卻無心欣賞眼前的美景。雖然經歷了空前慘烈的內戰之後,他重新奪回了他原本就應該屬於他的一切。但是執政的道路卻已經任重而道遠。戰爭對印尼經濟的破壞無疑是毀滅性。
印度尼西亞原本就是以農立國之發展中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國之一,經濟作物大量都在種植園內種植,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橡膠是這個國家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大部分在民間小膠園內種植,
產量僅次於馬來西亞, 居世界第二位,主要供出口。
但至今仍在印尼各島的廣袤鄉村燃燒的內戰烽火,將大片大片的種植園化為了烏有。
雖然手裡仍握有世界銀行的大筆貸款和全球各地華人的募捐,與中石化聯合在南中國海的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也進展順利,但是重建印尼經濟的基礎顯然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與經濟相比,內戰之後日益尖銳的社會問題顯然更加令林光昭更為棘手。不甘心失去主導權的印尼穆斯林們在爪哇島的中南部鄉村組成形形色色的反政府武裝,仍在頻繁的攻擊華人。而懷著“新世紀下南洋”淘金夢的,由中國內地湧來的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也對剛剛穩定下來的印尼社會造成不小的衝擊。
但與威脅自己地位的那個人相比,這些政務上的難題顯得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自林光昭宣佈蘭芳加盟共和國成立,持續近3個月的印尼全國範圍的內戰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但很快林光昭印度尼西亞民主聯邦總統的合法地位便受到了印尼國內各反對黨的質疑。重新進行全國大選的呼聲在印尼民主聯邦國會也甚囂塵上。
作為一個久歷民主政治、府院鬥爭的林光昭,對於反對派的種種言論可以輕鬆的一笑置之。但是最近幾個月來內衛部隊從印尼聯邦第一軍區內部查獲的一些印刷品,卻令林光昭寢食難安。這些印刷品中公然鼓吹要以現任國防部長—楊全中將為中心,建立一個軍人內閣,主導印尼民主聯邦的未來發展方向。
印尼聯邦第一軍區主要由在內戰中的印尼華人武裝組建而成,這支部隊不僅在推翻印尼叛軍的戰爭中戰功卓著,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是林光昭政府的軍事支柱,而來自中國大陸滿腔熱誠的楊全更一度是林光昭最信任的人。
但是現在一切都發生了逆轉,一旦這位印尼軍界最有威望的人,百姓口中傳頌的“蘭芳的華盛頓”真的站到了林光昭的對立面。那麼林光昭的政權將脆弱的不堪一擊。在中國的成語裡這種情況形象的被稱為:太阿倒持。
看著總統府西側同樣燈火輝煌的國防部大樓,林光昭猶豫再三還是撥通了內務部長韓堅的電話。韓堅是印尼華人復興黨的早期骨幹,與東南亞各國華人社團間千絲萬縷的聯絡,讓他長期以來負責印尼華人復興黨的情報和秘密工作。在內戰期間,他在東南亞各國積極奔走,收集到大量有價值的軍事情報,為華人武裝獨立抵抗印尼叛軍的進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如果說楊全的印尼聯邦第一軍區是林光昭的左手,那麼韓堅一手建立的印尼情報機構和內衛部隊則可以說是林光昭的右手。正是有了這兩支力量,林光昭才能穩固的推行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