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成功地奪取了200門大炮。

德軍奪回失地 但是,盟軍還沒來得及享受勝利的喜悅,11月30日,德軍便發動大規模反擊,重新奪回被坦克佔領的所有土地。從1916年開始,德國人便意識到要發展新戰術,其中包括防禦的機動性……士兵們學會不要站著受死,而應該進行更有效的戰鬥……比如,他們可以在盟軍進攻之前撤退;設有機關槍的前沿據點則如同一張網,隨時等候盟軍士兵掉進去。

這個機動性戰略可以用於突擊隊,比如一小隊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只要裝備有手榴彈、迫擊炮和機關槍等,便可攻佔較為薄弱的敵軍據點,而把所有軍事要塞都留到隨後的時間內再來對付。當特種部隊帶頭髮動進攻時,他們便開始被軍隊裡的其他人視為中堅分子,這有助於提升他們投入戰鬥計程車氣。在康佈雷戰役中,擔任反擊戰先鋒部隊的正是突擊隊,他們的勝利備受德國將軍們的關注,並在隨後的1918年戰役中得到廣泛採用。

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使得盟軍士兵筋疲力盡,致使德軍成功地奪回失地。反擊戰在12月6日結束,雙方各損失約萬人,戰鬥重新退回到起點。

伊普爾和康佈雷的失利使盟軍指揮部愁雲慘淡……他們曾花費了不少力氣來研究打破僵持局面的新作戰方式宣告破產。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勝利的關鍵在於質量而非數量。布魯西洛夫在東線戰場上已經證明了這點,1917年初英軍的勝利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作為裝甲戰的權威人士之一,裡達爾·哈特認為康佈雷戰役尤其典型:〃僅用378輛坦克和4000名坦克兵抵抗6個步兵師,並使得敵軍付出約5000人傷亡的沉痛代價。〃事實上,坦克在康佈雷戰役中所發揮的作用被宣傳得比實際情況更為斐然,受到人們的普遍看好,但儘管如此,盟軍最高指揮部在1918年卻沒有再繼續採用大型坦克進攻。也就是說,真正的坦克時代尚未來臨。

德軍奪德軍奪回失地

〃來個中心開花〃:魯登道夫攻勢(1918)

A Solid Blow: Ludendorff Offensive

魯登道夫完全放棄了〃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陣地〃的作戰指導思想。他認為,猛烈的炮火可以消滅前沿陣地的全部守軍,人被消滅了陣地也守不住,因此應該把部隊撤到遠離前沿陣地的後方,最大限度地儲存有生力量。

大限將至 當最後的大型攻勢紛紛擱淺時,德軍離最後的戰敗已經不遠了。突擊隊戰術沒能衝破盟軍的反抗,盟軍的坦克讓德軍感覺壓力沉重,士兵軍心渙散……這是德軍行將覆滅的徵兆。

但德國總理勞埃德·喬治認為,如果英軍在新武器、新戰術的協助下仍無法在伊普爾或康佈雷獲勝,這次他們又怎麼可能有突破性進展呢?因此,在西線繼續發動損失慘重的攻勢已經大可不必,兵力最好轉移到其他歐洲戰場。於是,英國士兵被增派到義大利戰場,在佛蘭德斯和法國等地的部隊人數銳減。

德軍最高司令埃裡希·馮·魯登道夫也對局勢信心百倍。他的部隊現在對新式進攻形式已經很有經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人數優勢。此時,捲入革命的俄國已宣佈退出戰爭,東部戰場計程車兵也可以轉移至西部。魯登道夫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進攻機會,並在1918年春天發起了攻勢。

春天攻勢 英國和法國部隊駐紮在舊的索姆河戰場阿拉斯和拉菲爾之間的地區,魯登道夫將選擇此地作為進攻點,決定採取突襲的進攻方式。英軍接受了保衛法軍邊境陣線的任務。3月21日,持續5小時的炮轟拉開進攻序幕。在薄霧、毒氣和煙幕彈掩護下,進攻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接近100公里(60英里)長的前線,英軍和德軍65個師展開了生死較量。英第4軍團慘敗,在戰線上形成了一個缺口;位於戰線北邊的英第3軍團則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黑格促請法國當局幫他把裂口堵上……一旦陣地不保,巴黎將進入遠端大炮的攻擊範圍之內。但貝當對保衛巴黎一點興趣也沒有。德國軍隊向盟軍陣地逼進約65公里後,因等待補給而停頓下來。

儘管戰績輝煌,但首次攻勢仍讓魯登道夫付出高昂代價:25萬德軍傷亡。但關鍵的問題是,盟軍所損失的,只不過是部分最精銳的突擊隊。

4月,魯登道夫開始在伊普爾附近發起新一輪攻勢,目的是奪取運河港口,切斷法軍對英軍的支援。德軍選擇了一個由葡萄牙軍隊負責把守的薄弱點,在盟軍戰線上衝出一個缺口。幾輪進攻後,伊普爾第三次戰役的失地全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