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男是很注意安全的,平時謹守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古訓,過馬路都小心翼翼的,從來不闖紅燈、時時都走斑馬線。正是深知他這種烏龜流的性格,小雨才放心讓他一個人在吉爾吉斯斯坦晃盪。

因為臨時起意去看碎葉城的遺址,謹慎的王霨覺得最好找個嚮導,畢竟自己之前沒有做相關準備,不清楚碎葉城遺址的具體方位。可麻煩的是,王霨發現自己不知道俄語裡的碎葉城該怎麼說,這個有點冷門,小雨編常用語大全的時候沒有收錄。章導遊肯定知道的,但萍水相逢,並沒有留聯絡方式。折騰了半天,王霨毫無進展,放棄又有點不捨,就先隨便找了家飯館吃午飯。

推開飯館的門,王霨愣住了,望著飯館裡面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的服務生和食客,王霨以為自己回到祖國了呢。難道這是家中國人開的飯館?那就太好了,王霨高興了起來。但剛才沒有看到飯館外面有中文標識啊?

服務生迎來上來,用俄語歡迎王霨。王霨下意識地用漢語問了句“你是中國人嗎?”然後又用俄語問了一遍。服務生靦腆地一笑,說了句很像漢語的話,王霨聽的不是太明白,隱約聽懂了幾個音節,大概是“東”和“幹”。

王霨腦中忽然靈光一閃,拿出小雨編的愛心寶典翻了翻,然後用俄語問了句:“你是東干人?”“對,你是中國人?”“是的,我是中國人,來這裡旅遊的。”

18世紀末和19世紀時,中國西北的部分回族同胞因戰亂等各種原因遷徙到中亞,他們的後裔在當地被稱為東干人。東干人的語言為東干語,現代東干語以甘肅方言的語音為標準語音,以20世紀4o—8o年代東干族作家創作的東干語文學作品為標準語法規範。

東干文在經歷了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形態後,至1954年演變為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但東干語的發音和漢語始終帶有割捨不斷的親緣,因此王霨能模糊地聽懂幾個音節。不過東干人長期定居中亞,基本人人都會說流利的俄語。吉爾吉斯斯坦有5萬多東干人,多聚居於比什凱克和楚河州地區,小雨在編愛心寶典的時候收錄有東干人的介紹。

服務生說這家飯館的老闆是東干人,叫哈桑?馬基耶夫。飯館裡面的服務生和常來的食客基本都是東干人。飯館的生意非常好,在托克馬克頗有名氣。老闆有個兒子叫阿卜杜拉?馬基耶夫,在大學裡學過漢語,現在放暑假,正在飯館幫忙。磕磕絆絆搞明白服務生的話之後,王霨喜出望外,提出要拜會一下馬老闆。

馬老闆見了王霨也很高興,說要親自做幾個菜讓王霨嚐嚐,看和故國的風味是否有區別。王霨提出希望讓小馬同學給自己當嚮導,小馬同學就是阿卜杜拉?馬基耶夫。東干人多自稱祖上姓馬,稱為馬老闆和小馬同學倒也暗合其源流。馬老闆呵呵大笑,說沒有問題,讓服務生叫小馬同學過來。

小馬同學比王霨小了幾歲,長得高高瘦瘦的,漢語說的不算非常流利,但足夠比劃著和王霨討論碎葉城遺址了。馬老闆明白王霨的意圖之後,說讓王霨要吃好喝好,然後讓小馬同學開著飯館的車帶他去。

馬老闆的手藝確實不錯,餛飩羊肉湯、手抓羊肉、水煎包子等菜讓王霨吃了個大飽,來吉爾吉斯斯坦這幾天還從來沒有吃到這麼親切的食物了。

由於馬老闆的盛情招待,這頓飯吃得比較長。等王霨坐上車向城外的碎葉遺址開去的時候,已經下午3點多了。汽車在城外的土路上顛簸的時候,王霨和小馬同學都沒有注意到,後面有輛摩托車遠遠地跟在他們後面,像狡猾的毒蛇,又像貪心的豺狼。

空曠的碎葉城遺址杳無人煙,乾枯的雜草讓這裡顯得格外荒涼。遺址旁邊孤獨地立著一根塗過油漆的鐵管,上面焊著一塊鏽跡斑斑牌子,上面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用英、俄兩種文字寫著“碎葉城遺址”。靜穆的氣氛讓王霨從他鄉遇故知的氣氛中醒來,不由生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情懷。

小馬同學指著蜿蜒十幾公里、高度不足1米的土牆介紹說十幾年前這裡曾發掘出一塊寫著‘唐安西都護府’字樣的石碑。

小馬同學的介紹伴著蒼勁的涼風灌入王霨的耳中,王霨卻彷彿什麼也沒有聽到一樣。雄震西域的碎葉城風吹雨打之後只剩下些許斷壁殘垣,威懾河中的大唐雄師黃沙百戰之後只留下些許模糊的名字,大唐的金戈鐵馬、樓臺館榭、胡琴琵琶在國境之外終究也只是一抔黃土……王霨掏出手機,拍了幾張圖片和幾段小影片,給小雨發了過去,準備讓小雨也感受一下這千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