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中國古代並非沒有沙盤。據史書記載,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曾“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即用穀米堆制了戰場地形,用各色豆粒標出高山、高地、平原、河
(本章未完,請翻頁)流、峽谷、要地、隘口、城池、道路,以及雙方軍隊的佈置情況。當然,在缺乏有效的測量手段下,這種簡易沙盤只能反映非常狹小空間的地形,而無法展現廣闊區域的地形地貌。
北庭都護府的官衙內,就擺著一副巨大的沙盤,將庭州城附近的地形地貌顯示得清清楚楚。不過據王霨所知,由於受到測繪手段的約束,北庭都護府內並無反映整個磧西地理的大沙盤。
王霨眼前的沙盤,正是在漢代沙盤基礎上改良而成的軍用區域性戰役沙盤。
王正見一言不發,任由王霨藉助燈光仔細研究沙盤所示的地形和地貌。
王霨本以為沙盤的內容是西域的山山水水,父親為了保密而將其隱藏起來。但他只看了片刻,便知沙盤絕非北庭都護府下轄區域的地形,因為沙盤之中山勢密集、平地狹小,沒有任何盆地的蹤影。
究竟是哪裡的地形呢?王霨凝視了半天,又仔細比對了記憶中的衛星地圖,才驚訝地發現,沙盤所演示的竟然是以石堡城為中心,包括赤嶺、青海一帶在內的山脈和湖泊。
“霨兒,你可看明白了?”王正見的語氣有些蕭索。
“父親大人,你怎麼會如此關注隴右的戰事?”王霨略微有些不解。天寶年間的十大節度使分工清晰、職責明確,北庭節度使的目標是防制回紇、黠戛斯和突騎施,而隴右節度使則是備禦吐蕃的北進,兩者的戰略任務可以說是毫無交叉。
王正見凝重的目光盯著幼子稚嫩的臉龐看了許久,才幽幽嘆道:“霨兒,此沙盤並非某之物,乃一舊友寄存在此。他曾日夜苦思如何在赤嶺、青海一線壓制吐蕃,故踏遍了石堡周圍的一山一水,苦心孤詣製作了此巨型沙盤。”
“那他對於爭奪石堡可有破解之道?”王霨見父親只提“舊友”而不說其名,也就明智地不追問沙盤為何人之物。
“有!”王正見眼中精光四射,斬釘截鐵地說道。儒雅的他,忽然散發出一股強烈而複雜的氣勢。其中既有睥睨天下的自信,卻又有困獸在籠的憤怒……
那是王霨第一次見父親有如此強烈的情感波動,不禁對沙盤主人的身份更加好奇。
“放棄對石堡的爭奪,或從西出大斗拔谷、或從東走隴南出積石山,繞開赤嶺天險,西擊伏俟城、東攻九曲之地,運兵於東西千里山川河谷間,發揮我軍兵力雄厚、器械完備之優勢,野戰開拓、築城固邊,步步爭奪,逐漸收攏,不斷消耗吐蕃的兵力,進而將原吐谷渾之地從吐蕃手中奪回!待祁連山、伏俟城、九曲地、積石山一線盡在我手,區區石堡,可不戰而下!如此,以我之長擊敵之短,積沙成塔,不斷削弱吐蕃兵力,長則十年、短則七八年,即可斬草除根,將北侵的吐蕃驅回其老巢。吐蕃撤退後,可在吐谷渾故地新建一節度使統領諸軍,並以吐谷渾後裔實之為緩衝,防禦吐蕃北進。如此,隴右黎民不復有兵災,關中腹地無西顧之憂。”
(本章完)
 ;。。。 ; ;
第五十三章:春風上巳憂石堡(四)
王正見指若雨落,於沙盤的方寸間東點西畫,一口氣說清了整套戰略部署。
王霨的目光跟隨父親的手指,在沙盤的大山大河間穿行,逐漸明白了沙盤主人的思路。
“化被動為主動、以運動戰代替攻堅戰、透過戰略調整改變戰術上的劣勢,實在是太精妙了!”王霨忍不住擊節讚歎,感慨之餘,他眼珠一轉,趁機問道:“父親,沙盤的主人是誰啊?他的策略為何未被採納?”
“他是……”王正見遲疑了一下,才緩緩說道:“他就是某的族兄,曾兼領隴右、河西、朔方、河東四節度使的王忠嗣。此策雖佳,耗費時日卻多,聖人等不起也不願等啊!更兼政事堂裡有人暗中作梗,故而終究只能是紙上談兵了。”
雖然已大致猜出了沙盤的主人為誰,但聽到王正見明確說出了王忠嗣的名字,王霨的內心還是忍不住翻湧起一陣激動。
前世討論如何攻佔石堡時,大家只是在黔驢技窮後,欽佩王忠嗣“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哉!”的高尚人格。
而傾聽了王正見沙盤點兵後,王霨才知道,原來王忠嗣竟然早已提出了一整套超越石堡、放眼吐谷渾舊地的大戰略。如此,不但石堡的困境迎刃而解,更能極大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