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放棄原定計劃。
12月5日,美英參謀長聯席會議繼續開會,美國李海上將、金上將、馬歇爾上將一再指出取消或延緩反攻緬甸的種種危害。英國空軍總司令波特爾發言說:如果中國拒絕出兵進攻緬北,那麼就減少空運對華援助物資。美國空軍司令阿諾德反駁道:為協助中國防守昆明基地,空運物資還需要增加'注:《美國對外關係,外交檔案集,1943年的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號》第700~703頁。'。羅斯福表示在蔣介石離開開羅時,他曾向蔣許諾:水陸夾攻緬甸計劃與登陸安德曼島同時進行。如果蘇聯不按時履行諾言,那我們就會既喪失中國人的支援,又沒有得到蘇聯的幫助。但是丘吉爾仍然堅持認為:影響中國繼續作戰的決定性因素是中國能夠從空運中得到多少物資,而不是是否實行水陸夾攻緬甸。根據英國軍方計算,太平洋、印度洋英美海軍登陸艇不夠攻打緬甸兩棲作戰之用,組織運送南緬作戰的部隊需要的船隻和登陸艇將會對“霸王”計劃起不利的作用'注:同上,第254頁。'。此外,據蒙巴頓的報告,南緬登陸作戰需要的兵力大大超過了開羅會議時的估計,建議延緩水陸夾攻緬甸的計劃,把它放在雨季之後再考慮。出於對影響“霸王”計劃的擔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考慮,羅斯福最終同意取消“海盜”計劃,雙方決定:“對日作戰的主要力量應用於太平洋”'注:同上,第766頁。'。
會後,羅斯福、丘吉爾電告斯大林:“我們已經縮小了原定在3月份在孟加拉灣進行的作戰的規模。以便有可能增加進攻法國南部用的登陸工具”'注:蘇聯外交部《1941~1945年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同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通訊集》第114頁。'。丘吉爾後來回憶說:“我們終於說服羅斯福總統收回他對緬甸戰役的諾言”'注:約翰·莫爾頓·布盧姆:《戰爭年代1941~1945》(JohnMortonBlum:Yearsofwar1941~1945)波士頓1967年版第111頁。'。12月5日晚,羅斯福將英美的決定電告蔣介石,至此,從1943年初美中英反覆商議的南北反攻緬北計劃化為子虛烏有。
12月9日,蔣介石致電羅斯福,表示不能同意取消或延遲反攻緬甸的建議。蔣介石認為中國戰區經濟的困難比軍事上的困難更嚴重。已經不可能再繼續支援六個月。德黑蘭公報表示:“同盟國將集中全力打擊德國,日軍必將集中力量解決中國問題。深知閣下為一現實主義者,敢掬誠奉告”'注:羅曼納斯·森德蘭:《史迪威指揮權問題》華盛頓1956年(Sti1well‘smandProblem’s)第74~75頁。',蔣介石要求為了表示美國真正關心中國,美國應立即宣佈貸款10億美元給中國,以解除中國經濟的困境,增強作戰能力,並從1944年春季起,將中國空軍和美國駐華空軍飛機增加原議數量的一倍。同時從駝峰航線空運物資提高到每月2萬噸。12月17日,蔣介石和史迪威商談以後,又致電羅斯福接受延期反攻緬甸的建議。蔣介石重申,在1944年,中國單獨進攻北緬打通滇緬路的希望很小,懇請美方同意以前提出的財政援助以及增加空軍和空運力量的要求,這樣才能消除中國戰場的危機。
從卡薩布蘭卡會議直到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盟國之間反覆研討了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同時又不斷重複這一計劃。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美英中三國的主要利益之所在不同,在英美海軍取消海上登陸,以切斷日軍交通運輸線的情況下,中國不願輕易單獨出兵攻打緬北戰役,是合乎一般情理的。中國為了實施盟國商定的計劃,組建了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並且與美國合作,進行了認真的集結和整訓,說明中國貫徹盟國的戰略是有誠意的。十分明顯,緬甸戰役遲遲未能進行,責任顯然不在中國方面。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域性來考察,反攻緬甸戰略計劃的變更反映了英美世界戰略的變化。1943年的歐洲、北非、地中海戰場及太平洋戰場出現了根本的轉折,使英美對中國戰場的依賴性大大降低。換言之,中國戰場在美國世界戰略中的地位已由反攻日本的主要基地下降為輔助性基地。
第四章中國駐印軍與緬北反攻
第一節中國駐印軍的組建與整訓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日軍截斷了滇緬公路,完成了對中國的包圍,盟國的空中航路被迫北移,空運變得更加危險和困難。要實現美國亞洲政策,使中國堅持抗戰,成為對日海上運輸線和本土進行空襲的基地,將來成為反攻日本的跳板,就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