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恕�1941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以後幾經協商,在同年12月23日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根據“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的意見,中英軍事同盟本來應早成立,以使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佈防。可是英方遲遲不決,直到1942年2月,中國軍隊才先後動員入緬,3日12日,即仰光失守後第4天,才正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但因以後情況變化未成事實),指揮三個軍在緬甸與英軍並肩作戰。

中國遠征軍隨著當時情況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和三種不同任務、不同作戰地區的組織。前一階段,自1941月12月11日中國軍隊動員入緬開始,屬於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指揮範圍。第一次入緬失敗後退入印度的部分軍隊改稱為“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軍隊退至中國境內怒江東岸,連同以後新增加的部隊,到1943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此為後一階段。但一般都把前後兩個階段的入緬駐印的中國軍隊通稱“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前後兩個階段,三種情況的實際組織概況如下:

第一階段:1941年12月11日~1942年8月。

作戰地點,包括緬甸境內同古、葉達西、斯瓦、仁安羌、喬克巴當、棠吉、臘戍、曼德勒及中緬邊境惠通橋諸戰役及失敗後分頭撤退的地點。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

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職,繼任羅卓英。

副司令長官杜聿明

第5軍軍長杜聿明(兼)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

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

第96師師長餘韶

遊擊司令黃翔

第6軍軍長甘麗初

第49師師長彭壁生

第93師師長呂國銓

暫編第55師師長陳勉吾

第66軍軍長張軫

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

新編第28師師長劉伯龍

新編第29師師長馬維驥

第二階段:(分為兩個方面)

印度方面:1942年8月~1945年日本投降。

作戰地點:包括中緬印邊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芒友會師,打通中印公路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霸氣 書庫 |。'

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史迪威(兼)

副總指揮鄭洞國

新編第1軍軍長鄭洞國(後為孫立人)

新編第30師師長鬍素(後為唐守治)

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後為李鴻)

第50師師長潘裕昆

新編第6軍軍長廖耀湘

新編第22師師長李濤

第14師師長龍天武

中國方面:1943年4月~1945年3月前後。

作戰地點:包括中緬邊境松山、騰衝、龍陵、芒友會師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

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陳誠,繼任衛立煌

副司令長官黃琪翔

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

第2軍軍長王凌雲

第6軍軍長黃傑

第71軍軍長鍾彬

第5軍第200師師長高吉人

第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

第53軍軍長周福成

第54軍軍長闕漢騫

直屬部隊、第8軍長何紹周

第二章中國遠征軍的組建及第一次緬甸會戰

第二節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

仰光淪陷,緬甸門戶洞開,亞洲的局勢極為嚴峻。緬甸是亞洲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東北與中國雲南省相鄰,西北同印度交界,東南與泰國和印支接壤,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緬甸國內大部分為山地和高原,根據自然狀況和歷史狀況,全國分為以曼德勒(瓦城)為中心的上緬甸和以仰光為中心的下緬甸兩大部分。日軍攻佔仰光後,控制了下緬甸的局勢,於1942年3月15日製定出“以瓦城為中心,預定於5月底以前捕捉殲滅中英聯軍之主力,嗣即在緬甸全境內肅清殘敵'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