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師團全部約800架飛機協助作戰。
作戰準備:(1)中國陸軍以15至20個精銳師分兩路從滇西、滇南出擊,主力放在西路,英美陸軍以5至7個師的兵力及部分傘兵與中國駐印部隊聯合,以主力從印度出擊,另遣一軍從仰光登陸攻擊日軍。(2)英美聯合海軍以主力艦3至4艘、航空母艦6至8艘為骨幹,配以大量潛水艇,準備確實控制孟加拉灣,掩護陸軍在仰光登陸。(3)英美聯合空軍須有打敗日本1個空軍師團的能力。(4)美國以設法加強中印空運力量,儘先輸送中國出擊部隊所要的裝備及其他必要物資。(5)美國應迅速準備開設印緬邊境的交通線。
作戰指導:(1)英美聯合空軍先攻擊敵空軍根據地,奪取制空權,掩護陸海空作戰。(2)英美聯合海軍先以有力的潛艇艦隊截斷中國海爪哇海敵之海上交通,然後以主力攻取安達曼群島,挖制孟加拉灣,掩護陸軍在仰光登陸。(3)中國陸軍在盟國空軍掩護下,主力由滇西,一部由滇南,向滇北之敵攻擊。(4)中英美聯合陸軍以主力向斯威堡、曼德勒方向出擊,另以一部在海軍掩護下由仰光登陸攻擊日軍。
這個三國聯合反攻緬甸方案大綱是蔣介石批准的史迪威反攻緬甸計劃的深入和具體化,突出了三國協作,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的要旨,體現了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團結戰鬥的精神'注:國民政府軍令部《中英美聯合反攻緬甸方案大綱》,國家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第3輯第41冊。'。方案制定後,蔣介石曾同威爾基商談此方案,並請轉告羅斯福總統。
10月,羅斯福正式通知蔣介石,就他的三項要求做出答覆。羅斯福同意從1943年起,將派出100架運輸機,每月經駝峰空運5000噸物資。
另外還將向中國戰區調撥265架作戰飛機。羅斯福還對不能以美國戰鬥部隊來支援中國、緬甸、印度戰區表示遺憾。總的來看,羅斯福表現出積極的對華租借態度。羅斯福還告訴蔣介石,美國正在為中國成立一支美國空軍,重新組建裝備中國在印度的陸軍參加反攻緬甸的戰爭而盡其所能。
自從緬甸戰役失敗後,通往中國的國際交通線被完全切斷,一切戰爭所需重要物資,完全依靠從印度阿薩姆經喜馬拉雅山到昆明的“駝峰”航線,由於飛行條件惡劣,使援華物資數量大大減少。羅斯福以前允諾給中國的465架轟炸機和運輸機,到6月中旬,運交中國的只有5架。空運的物資,5月份只有80噸,6月份106噸,7月份73噸。'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版第66頁。'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維持中國作戰的戰略目標,收復緬甸,重新打通滇緬公路以增加對華援助。成為美國遠東戰略的重要考慮。因此10月10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力促其同意反攻緬甸。他指出,“必須重新佔領緬甸以建立一條通往中國的可行的供應線,空中運輸線將永遠不能運給你我們希望你能得到的數量充足的裝備。”“滇緬路的重開將為美國提供完成裝備30個師計劃的機會。'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檔案》(TheKecofedoftheJointhcielsofstaff)第二卷第134頁。'”蔣介石接受了羅斯福的建議,同意進行緬甸戰役,但提出兩個條件:一是美國至少要派陸軍一個師和足夠的空軍部隊提供有效的支援,一是英國必須以足夠的海軍控制孟加拉灣,以陸戰隊從仰光登陸。
史迪威反攻緬甸的計劃被蔣介石批准後,他就積極爭取美英兩國政府的支援。10月17日、18日、19日三天,史迪威接連會見英國駐印度總司令阿奇博爾德·P·韋唯爾陸軍元帥,協商反攻緬甸問題。但後者表示:任何緬甸的軍事行動只應是最小規模的。'注:《史迪威在華使命》第226~227頁。'在10月17日的日記裡,史迪威寫道:“他們(英國人)不想要中國人參與收復緬甸。”次日,史迪威又記下:“韋唯爾說得很明白,不歡迎中國人。”'注:西奧多·H·懷特整理編輯:《史迪威檔案》(TheStilwell’sPapers)紐約威廉·斯隆公司1948年版第163頁。'第三天,由於馬歇爾的干預,韋唯爾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他同意以收復整個緬甸的“安納吉姆”方案為制訂盟國反攻方案的基礎。
史迪威與韋唯爾初步商定:史迪威的任務是指揮中國駐蘭姆伽的部隊,沿胡康河谷地進入緬甸北部,攻克密支那,奪取密支那機場,與雲南部隊匯合。韋唯爾之所以同意史迪威的計劃,是因為他相信,史迪威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