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4部分

他還有多大的權力?大秦軍隊的主力都在代北,代北有實際掌控軍政大權的寶鼎,有名義上的最高軍政官長公子將閭,王翦的統兵權和戰場指揮權都被削弱了,他目前已經無法調動和指揮代北軍隊,這才導致了寶鼎的驕恣跋扈。

寶鼎攻打燕國的上谷郡,既沒有奏請咸陽,也沒有徵詢王翦的意見,說打就打了。這一仗打贏了,大家皆大歡喜,但假如打輸了呢?如果打輸了,王翦這位上將軍肯定要承擔責任。

王翦可以理解寶鼎的苦衷。寶鼎就是“賭博”,這種瘋狂的做法得不到咸陽和王翦的支援,所以寶鼎甩開咸陽,甩開王翦,用自己的“鐵腕”逼迫代北各軍統率發動了攻擊。現在寶鼎變本加厲,把自己的“鐵腕”延伸到河北,試圖強迫王翦按照他的攻擊策略去執行,繼續為所欲為,這不但是公開搶奪王翦的軍權,更損害了王翦個人的利益和權威,也危及到了幾十萬秦軍將士的生死,所以王翦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但這種權力爭鬥還是浮於表明,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國策變革正在向不利於異姓豪門貴族的方向發展。

宗室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在公子寶鼎、公子豹和公子騰等一幫宗室重臣的齊心協力下,在秦王政的默許下,宗室勢力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先是王子出鎮地方,然後是王子分封,接下來就是王子封國,總而言之一句話,大秦在努力一百多年後,在即將統一中土的時候,在權力和財富面臨再一次分配的時候,宗室紛紛下山“摘桃子”,他們在這場瓜分中土利益的盛宴中搶到了最大一塊“肥肉”,這才是公子寶鼎和王翦的親密關係產生裂痕的真正原因。

王翦的權力受到壓制和削弱,這是因為公子寶鼎的強勢還是咸陽的故意縱容?是偶然還是必然?是不是意味著異姓豪門貴族正在面臨新一輪的打擊,他們在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所能享有的利益正在被宗室貴族不斷地掠奪和吞噬?

寶鼎在擬製國策變革方案的時候,首要目的是拯救帝國,也就是確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尤其對邊陲疆域的控制,因為大秦的軍隊未來都部署在邊疆,所以他拿出了封國制,以宗室領封君,確保地方對中央的忠誠。

宗室的權力和財富因此膨脹,異姓豪門貴族和寒門貴族的利益因此受損,所以寶鼎接著拿出了以二十等軍功爵為基礎的世襲制和以土地私有化為基礎的“自由”財經制度,以此來提高異姓豪門貴族的利益,同時維持寒門貴族的利益,但寒門貴族強烈反對,因為這些變革策略實際上堵塞了寒門士人的仕途,將來朝政必將被世家和門閥所把持,而豪豪門貴族也反對,這些變革策略實際上滿足不了他們對權力和財富的攫取慾望,他們需要更多,他們不但要堵塞寒門士人與他們爭權奪利的途徑,還要從君王和宗室的利益中挖下一大塊。

國策變革就是這樣,尤其是基礎國策的變革,牽扯的利益太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但任何變革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也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可能,必須一步步來,一步步解決因為變革而帶來的各種矛盾和衝突。

現在封國制還停留在商討階段,王子分封也還沒有開始,王子正在出鎮地方以獲取功勳。統一的功勳只有那麼多,王子下山“摘桃子”,拿走最大的功勳,那麼其他人手裡的“桃子”就少了,“桃子”的個頭也小了,利益必然受損,尤其像王翦這樣的豪門貴族,他們的目標也是分封,即使不能封國,最起碼也要封郡、封縣吧?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功勳的大小至關重要。

寶鼎穿越而來,他的身體裡流淌著兩千多年傳承下來的大一統思想,靈魂上更是深深烙刻著中央集權制的印記,所以很多在他看來是必然的事情,但在這個特殊的年代卻是新生事物。

這是一個延續了八百年的分封和分裂正在走向今日的中央集權和統一的年代,思想在大碰撞,制度在大碰撞,很多東西肯定是新生事物,這個時代的人都要在激烈的碰撞中去熟悉、去思考、去接受,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能逐漸走上中央集權和大一統的道路。然而,寶鼎忽略了,忽略了這個大時代的特殊性,這就是他的侷限,這導致他未來的路及其艱難,距離他的理想和抱負可謂遙遠。

歷史上大秦崩潰,楚漢相爭,五年的後戰國時代就像一把熊熊大火,把傳承八百餘年的諸侯和士卿貴族統統焚燬。當劉邦帶著一幫小吏和庶民再次統一中土的時候,中土就是一片廢墟,大漢帝國就是在廢墟上重建而起,中土涅槃重生。

寶鼎在逆天而行,他要阻止中土的毀滅,阻止中土的涅磐,他試圖讓中土在吸收和融合八百餘年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