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計也有它的弊端,而弊端就是秦王政自己挑起了王統之爭,以王統之爭來反制武烈侯。
老秦人當然不會輕易中計,以為秦王政要立公子高為儲君,因此就逼著武烈侯捨棄公子扶蘇。老秦人還沒有幼稚到這種地步,他們不會貿然介入王統之爭。武烈侯是老嬴家的子孫,王統也是老嬴家的家事,武烈侯可以和秦王政在王統上進行爭奪,但異姓貴族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絕不會介入老嬴家的家事。
秦王政在王統一事上已經向武烈侯妥協,現在卻出爾反爾,以王統來要挾武烈侯,可以想像武烈侯的憤怒。有些事可以拿出來做博弈的工具,但有些事是禁區,輕易不要涉足,否則後果嚴重。
司馬空的這個計策事實上觸及到了老嬴家的底線,即便秦王政不會責怪他,但武烈侯和一些宗室大臣會怒不可遏,這也是司馬空惶恐不安的原因。
然而,現在除了此計,還有更好的辦法保證中原決戰的勝利嗎?還有更好的辦法保證秦王政和中樞在大戰後徹底壓制武烈侯嗎?
長沙侯公子高接到咸陽書信,其母病重。
公子高急奏,懇請秦王政允許他回京探望母親。秦王政令準,封國事務託付於武安侯公子騰。
與此同時,長平侯公子扶蘇接到秦王政的命令,因為公子高返京探母,東南戰場急需一位最高統率,所以秦王政命令公子扶蘇,日夜兼程趕赴長沙,全權負責東南軍政事務,其封國事務則盡數託付於章邯。
公子扶蘇一邊急告叔父武烈侯,一邊急召章邯。
章邯此刻正在古北口要隘巡視,接到公子扶蘇的書信,急速返回薊城。
公子扶蘇很興奮,看到章邯後激動地說道,“叔父料事如神,父王果然要我去東南戰場。”
章邯卻沒有任何興奮之色。武烈侯已經考慮到熊氏要再一次面臨危機,所以早在去年底就派荊軻南下,暗做部署。看完令書,章邯驟然窒息,臉色當即就變了。咸陽好狠的手段。
“長平侯,馬上去逐鹿。”章邯急切說道,“我們一起去見武烈侯。”
公子扶蘇看到章邯神色凝重,眼裡更是露出憤懣之色,這才意識到事情似乎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事情很嚴重嗎?”扶蘇緊張地問道。
“非常嚴重。”章邯苦笑道,“此番南下,恐怕有性命之憂。”
扶蘇駭然,這怎麼可能?父王會殺我?
武烈侯憤怒了,他萬萬沒想到,咸陽竟然以王統來要挾自己,忍無可忍了。
趙高、朱英也是一臉驚駭。這一仗輸定了,秦王政和中樞竟然行此下策,這不是逼著熊氏造反嗎?這是絕殺啊,即便一定要絕殺熊氏,也沒有必要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吧?
“可有挽救之策?”寶鼎問道
趙高搖頭,“除非你親自趕赴中原。”
“武烈侯難道有必勝的把握?”朱英嘆道,“這本來就是一場沒有把握的決戰,但咸陽非常自信,如今奈何。”
第372章 必須拯救
必須拯救熊氏,這是武烈侯的底線,也是維持當前政治格局的唯一出路。
當前咸陽的政治格局就是圍繞著“統一大業”和“國策變革”所形成的政治理念上完全對立的“保守派”和“激進派”,在權力和財富再分配中激烈的利益爭奪。
“保守派”就是以武烈侯公子寶鼎為首的豪門貴族利益集團,而“激進派”就是以秦王政為首的堅持高度“法治”和高度集權的以寒門貴族為主的利益集團。
自秦軍滅趙吞燕,建封國,開始國策變革之後,咸陽的政治格局也就基本明朗。兩大政治派系為了爭奪權力和財富,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以統一大戰和國策變革為犀利武器,展開激烈角逐,全力博弈。
此刻的“保守派”和“激進派”是以政治理念來劃分的,不同的政治理念代表著不同的統治勢力對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簡單地說,“激進派”要集權於中央,君權至上,中央和君主擁有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權,我想給你多少就是多少,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而“保守派”卻要與中央和君王分享權力和財富,這天下是我們流血流汗打下來的,我們有資格有權力分享所獲得的一切。中央和君王吃肉,這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但總要給我們喝口湯吧?
這兩種政治理念歸結到國策上,就是“與民爭利”還是“不與民爭利”,是“國強則民富”還是“民富則國強”,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是傾向於中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