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而言,國策變革的方向已經確定,郡國制,土地私有化,重建世襲。”寶鼎淡然笑道,“至於國策變革如何深入,如何持續推進,那是王兄的事,是中樞的事,與我已經沒有太大關係。”
秦王政眉頭微挑,等待著寶鼎最終的承諾。
“統一後,在國策變革的方向上,王兄是否會堅持?”寶鼎鄭重問道。
“你已經說服了寡人。”秦王政毫不猶豫地說道,“決戰結束後,寡人會立扶蘇為儲君,而北方戰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由你負責,但你必須保證,你要給寡人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以此來保證中土的穩定,保證大秦的強大,保證中樞的絕對權威。”
寶鼎微笑點頭,向秦王政伸出右手,“王兄,從此刻起,我不再幹涉朝政。”
秦王政伸手與其重重相擊,“寡人把軍隊交給你,把大秦的長城交給你。”
第386章 相聚洛陽
秦王政達到了北巡的目的,但並沒有急於返回京城,而是和寶鼎商討統一前後的諸多國政,從大戰略到具體政策,從軍事到經濟,無一不談。
秦王政試圖瞭解寶鼎的治國思路,由此確定寶鼎的承諾是否值得信任,繼而調整中樞的治國方略。
寶鼎敞開胸懷,把自己所熟知的歷史透過這種討論詳細告之秦王政,試圖影響和改變秦王政的治國理念。
兩個人都有個共識,那就是在統一前後的國策變革中,最為艱難的不是軍事上的勝利,而是如何阻止豪門貴族對權力和財富的瘋狂掠奪。
從目前的形勢來推測,封國會在豪門貴族的推波助瀾下迅速強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會越來越激烈。秦王政和寶鼎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那就是中央和地方最終會形成衝突,而這種衝突會釀成內亂,所以咸陽必須控制足夠多的軍隊,老嬴家必須牢牢把握軍權。
假如不建封國,功臣在統一大戰的後期因為要鎮戍邊陲,必然手握重兵,這樣極有可能形成功臣割據的局面。咸陽為了掌控大局,只有妥協,那麼分封就會擴大化,規模化,以致於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大秦建封國了,在律法上也限制了封國的權力,但封國遠在邊陲,咸陽鞭長莫及,律法的執行力度大大減小,不出意外的話,封國會迅速走向咸陽的對立面。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誰敢說父子不會反目?誰敢說功臣不會叛亂?
限制豪門貴族,強大寒門貴族,以世襲制的實施來分裂整個貴族群體,這個作用是暫時的,時間久了,貴族們還是會聯手與中央爭奪權力和財富。
寶鼎因此堅持“休養生息”的原則,比如在賦稅徭役上給國民以減免,在律法上逐漸廢除連坐制,在教育制度上改“以吏為師”為學府授徒,在適當機會強行減少胥靡(奴隸),在商貿回易上給予更寬鬆的優惠政策,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中土國力,讓中土國民能夠認同大秦的統治,忠誠於大秦的君王和中央,這樣即使中央和地方對抗,中央也會佔據明顯的優勢。
秦王政則認為,考慮到統一後大秦依舊面臨大規模的持久的戰爭,在戰爭大量耗費國力的情況下,中土國力的恢復會非常艱難,所以中央還是要加快集權的步伐,依靠集權來合理調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確保戰爭的勝利。這種情況下,中央不但要遏制和打擊豪門貴族對權力和財富的掠奪,也要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甚至加大對普通國民的掠奪。
寶鼎暗自嘆息。
秦王政和中樞的策略沒有錯誤,統一後誰不知道百廢待興,要與民休養,但形勢不允許,北有匈奴人,南有六國餘孽和百越人,大秦兩線作戰,戰爭是常態,而戰爭的巨大消耗從何而來?中土的財富是有限的,咸陽為了合理地利用這些有限的財富,也只有集權於中央,以強權來集中財富,分配財富,以便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和穩固龐大的新王國。
秦王政則非常高興。
寶鼎的治國理念還是沒有變化,寶鼎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新王國的穩定和強大,只不過在實行中央集權的方法和策略上比較保守,步子邁得比較穩,這與寶鼎一貫堅持的行險一搏的風格大相徑庭。由此可以肯定,寶鼎的承諾值得信任,寶鼎並沒有割據稱霸甚至蓄意分裂中土的想法。
兄弟兩人各抒己見,雖然在很多方面爭論不休,但彼此更加了解,重建了兄弟間的信任。
寶鼎已經決定不再過多地干涉朝政,未來自己的主要精力是建設軍隊,控制軍隊,做大秦的長城,始終如一地守護大秦,而與豪門貴族殊死搏鬥的事情則由秦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