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部分

歷史上沒有記載這次風暴,沒有現成的解決辦法,但從歷史發展來推測的話,這場風暴並沒有因為桓齮的出走而停止,軍方將率還是受到了大範圍的牽連。

桓齮出走後的第二年,秦軍再次翻越太行山攻打趙國,結果又敗了,在番吾被李牧擊敗。奇怪的是,無論是《秦始皇本紀》還是其它史料,都沒有記載秦軍這次出征的統率是誰,投入了多少兵力,戰敗後損失又有多大,戰敗後大軍統率的命運又怎樣,都沒有記載,唯獨知道的就是這次攻擊策略還是南北對攻,最終南北兩路都被李牧所擊敗。

再往後看,四年後,秦國再一次攻打趙國,這次還是南北對攻,南線統率是楊端和,北線統率是王翦和羌瘣。這一仗曠日持久,秦國最終用反間計殺死了李牧,然後摧枯拉朽,摧毀了趙國。

從現在到秦國滅趙,中間有五年時間,在這五年時間裡,咸陽政局如何變化不得而知,但從兩次攻趙大戰的結果可以推測出來,秦王政試圖利用關東外系將率控制軍隊的計謀失敗了,因為最後滅趙一戰的軍方統率是王翦、羌瘣和楊端和,是老秦武人和楚系將率,根本沒有看到關東外系將率領軍人物蒙武的影子。

那麼,上將軍蒙武在哪?他為什麼沒有參加攻趙的最後一戰?

那麼,番吾一戰又是誰打的?如果是王翦和楊端和打的,為什麼歷史要蓄意隱藏他們的名字?有必要嗎?顯然,番吾一戰肯定不是他們打的,而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十有八九就是蒙武。

由此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測,這場大風暴秦王政贏了,他把老秦武人和楚系將率趕出了軍隊,讓關東外系將率控制了軍隊,然後雄心勃勃攻打趙國,試圖一戰建功,結果事與願違,失敗了,不得已的情況下,再次起用老秦武人和楚系將率。隨之發生變化的還有咸陽政局,秦王政既然在戰場上輸了,那麼他在咸陽宮裡肯定要做出讓步,這是必然的事。

寶鼎做出了推測,那麼他的選擇就很簡單了。他沒有實力改變歷史,他只能順應歷史,不過他可以利用既定的歷史軌跡,給自己撈取最大的利益。

對於寶鼎來說,當務之急是什麼?返回咸陽,他只有返回咸陽,才能開啟一片新天地。

要在咸陽開啟一片新天地,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自己的勢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升官加爵,而巴蜀人已經給他指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一步登天,做君侯。

若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廣泛結交朋友,就要獲得各方勢力的支援,而不是到處豎敵。敵人越多,他在咸陽就越難混,至於一步登天做君侯,更是想都不要想。

寶鼎最大的敵人是誰?楚系外戚。如何贏得楚系外戚的諒解?把這場風暴阻止住,減少楚系外戚在軍方的損失,讓楚系外戚還能部分控制軍隊。

楚系外戚達到目的,還能繼續控制部分軍隊,那秦王政的目標又如何實現?如果秦王政的計謀失敗了,必然歸咎於寶鼎,那寶鼎還有希望做君侯?秦王政不殺他就算不錯了。

這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老秦武人出面承擔宜安大戰失敗的罪責。老秦武人以退為進,暫時沉寂下來,由關東外系將率控制部分軍隊,這樣就能讓秦王政部分實現自己的目標。

秦王政滿意了,楚系外戚也滿意了,阻止寶鼎一步登天的兩個最大阻力都消除了,寶鼎就有機會做君侯了。

老秦武人是替罪羊,損失最大。秦王政知道,楚系外戚也知道,而老秦武人是大秦軍方的根基,可以打擊它,但千萬不能打死了,否則就是自毀長城,所以這時候老秦武人就可以提出條件了。

兩個條件,第一解禁白氏和司馬氏。軍隊都給關東外系和楚系控制了,這時候解禁白氏和司馬氏已經無法對他們構成威脅,這個順水人情當然可以做。

其次,公子寶鼎為君侯。公子寶鼎的背後就是老秦武人,這時候給老秦武人一個君侯,安慰一下老秦武人,這是必須要做的事,不做都不行,否則打仗的時候誰還願意賣命?要知道大秦軍隊的中低層軍官都是老秦人,浴血廝殺還要靠他們,沒有他們拼死拼活,統率們即使有驚天之策也無法實現啦。

接下來呢?接下來秦王政雄心勃勃再次攻打趙國,打輸了,於是形勢又變了,這次不是秦王政藉著大軍戰敗的機會打擊楚系和老秦人了,而是顛倒過來了。秦王政迫不得已,只有讓步。不讓步怎麼辦?事實證明他的人不行啦,楚系將率也不行啦,於是老秦武人就可以趾高氣揚地全面崛起,完全控制軍隊了。

到了那個時候,咸陽有公子寶鼎這個君侯高居中樞,軍方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