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多里。在這麼遠的距離內進行大範圍的調兵顯然不現實。
最後就剩下一種可能,此次秦國調集了更多的兵力進行決戰,而放眼看看秦國的兵力部署,現在咸陽唯一可以徵調的軍隊就是武烈侯公子寶鼎的北疆大軍。
如果武烈侯率幾十萬北疆大軍南下進入中原戰場,無論是打齊國,還是打楚國,都可以說是擋者披靡。
武烈侯南下的可能性有多大?齊楚兩國一直密切關注北方戰場。武烈侯和他手裡的北疆大軍實在是過於強悍,可以說是合縱軍的夢魘,合縱諸國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全力監控北方戰場。
齊楚韓魏四國秘兵想盡一切辦法探查武烈侯的行蹤。在大戰爆發之前,秘兵傳回來的訊息說,武烈侯離開代北去了離石要塞,與北巡的秦王政會晤。不久從南陽傳來訊息,武烈侯回到了宛城。這個訊息一度讓合縱軍的統率們心驚膽戰,如果武烈侯指揮中原決戰,北疆大軍肯定要南下,或者部分南下,但都足以給合縱軍以難以想像的打擊。
接著就傳來了武烈侯巡視江南的訊息。這個訊息讓楚國上下十分緊張。假如武烈侯坐鎮江南指揮東南大戰,那昭公未必是他的對手,一旦彭蠡澤防線失守,楚國大後方門戶洞開,這場決戰對楚國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搞得不好連京都壽春都有可能丟掉。
好在決戰之前,武烈侯返回了代北,這令合縱諸國大大鬆了一口氣,但武烈侯先是在離石要塞與秦王政會面,接著南下巡視,這其中肯定與決戰有直接關係。合縱軍的統率們都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於是壽春派出大量秘兵趕赴江南,不惜代價也要打探到武烈侯巡視江南的內幕。
可惜此事難度太大,直到大戰爆發,秘兵也未能打探到有用的訊息。
這天項燕急召范增和張良。張良現為韓王越的長史,參知政事。范增是項燕的親信,而張良是韓王越的近臣,兩人都是運籌帷幄之輩,手裡也都掌控著一定數量的秘兵。
項燕把戰局的發展和自己的猜測做了一番述說,“我們必須要知道武烈侯和北疆大軍南下的可能性有多大,這直接關係到大戰的勝負,楚國的存亡,不容有失。”
范增望著神情嚴峻的項燕,欲言又止。
張良看看項燕,又看看陪坐一側的項疾、項梁,無奈苦笑,“這還有必要嗎?看看今日戰局,再想想秦王北巡離石,難道你還估猜不到武烈侯南下的可能性有多大?”
項疾濃密緊皺,急切問道,“你的意思是武烈侯肯定會南下參戰?”
張良非常堅決地點點頭。
“秦軍去年決戰打敗了,咸陽威信大損,所以秦王才急於發動第二次決戰,試圖挽回咸陽的顏面。”張良說道,“秦王先是請出了王翦,接著又北巡離石,主動放低姿態會晤武烈侯,這其中所蘊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我聽說秦王和武烈侯的矛盾非常激烈。”項梁插言道,“武烈侯如果在中原決戰中建功,其實力更為龐大,難道秦王就不怕武烈侯割據稱霸,甚至取而代之?”
“以武烈侯目前的實力,不要說取而代之,就連割據稱霸都不足。”張良冷笑道,“武烈侯必須到中原戰場建功,必須拿到統一中土的功勳,否則他的實力如何進一步擴大?如何佔據可以稱霸的地盤?你不會以為武烈侯憑藉代北那塊貧瘠蠻荒之地就能與咸陽抗衡吧?”
眾皆無語。張良一句話就說中了要害。正因為秦王政和武烈侯這對兄弟矛盾激烈,所以武烈侯才需要利用中原決戰建功立業,擴張實力,奪取地盤,而秦王政更需要中原決戰的勝利和統一大業的功勳來捍衛咸陽的絕對權威,由此可以推斷出,武烈侯和北疆大軍肯定會南下參戰。
“匈奴人就在代北,北方形勢一直緊張。”項疾遲疑良久,說道,“據我們得到的訊息,代北只有十幾萬大軍,最多二十萬左右,而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北虜諸種。這些北虜諸種未必臣服於秦國,代北實際上處在內憂外患之中。這時候武烈侯敢置代北安危於不顧傾盡軍力南下作戰?難道秦國有意放棄代北?”
張良搖搖頭,眉宇間透出一股深深的憂鬱,眼神裡更有幾分無力迴天的悲哀。
“武烈侯入主代北之後,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把聚集在中山的河北災民全部遷徙到代北,二是利用這些河北災民在代北墾荒屯田。”張良望著項疾,問道,“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項疾沒有說話,若有所思。
“這意味著代北的人口在短短時間內驟然膨脹,代北的北虜諸種已經不再佔據人數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