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下,他們會每隔18~24個月換一次工作,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年輕的領導者還會繼續進入商學院、法學院或政府機構等。有些已經拿到了碩士學位的人還會在選定一個具體的公司或行業之前在諮詢公司或金融企業工作一段時間。
曾擔任房地產開發商川麥爾柯羅公司(Trammell Crow)合夥人的斯坦福商學院教授喬爾·彼得森(Joel Peterson)這樣評價這一階段:
txt小說上傳分享
領導力發展路徑(2)
一般來說,在這十年當中,大多數人只關心自己,他們會問:“我的強勢和弱勢是什麼?我怎麼才能做得更好?我怎麼才能影響這個世界?”這時的人們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然而一旦你開始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或者開始跟人們建立某種關係時,你就會發現你不能只關心你自己了。
出現這種心態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在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功通常主要取決於他的個人成就。你的表現決定你能夠進入什麼樣的學校,或者決定你在第一份工作中取得怎樣的業績。蘭迪·科米薩接著說道:
剛開始的時候,生活是一條直線,這時你的目標通常會非常清晰。一旦目標變得模糊,或者說你需要開始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時,生活就會變得複雜。透過不斷遭遇挫折,不斷感受這個世界,你開始慢慢了解自己。否則,你這一輩子恐怕就只能永遠服務於其他人的利益或者是滿足其他人的期待了。
他還指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段旅程的起點通常非常艱難。他告訴自己的學生,一個人很難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他們看著我說,‘嘿,哥們兒。我只是想找份好工作,有輛屬於自己的汽車,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結婚生子。就這麼簡單。’”科米薩說。他倒是希望生活真的會這麼簡單,他告訴他們:
就當做是先播下一些種子吧。記住這些話,十年之後再作判斷。我不是要求你們沿著我的道路前進。我只是希望你們能夠經常問問自己,“我這輩子到底想要做些什麼?”遲早有一天,你們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現在告訴你們這些,只是希望你們將來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能夠做好準備。
哈佛領導力機構創始人——喬納森·杜琴
前饋。23歲的喬納森·杜琴(Jonathan Doochin)是我們採訪過的最年輕的領導者。他還在哈佛大學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建立了哈佛領導力機構(Harvard’s Leadership Institute),這個機構為全校200多名學生組織撐起了一把保護傘。作為該機構的創始人,他組織了很多專案來培養年輕的領導者。
杜琴認為,自己喜歡幫助別人是緣於自己在三年級時的一段經歷。在一次拼寫比賽當中他居然沒有拼寫出“驚訝(surprise)”這個單詞。“大家都在笑我。我感到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在被診斷出患有識字障礙之後,他的父母每天晚上花3~5個小時的時間輔導他完成家庭作業,並且他的五年級老師每天也都會對他進行很多輔導。“傑克遜小姐對我充滿了信心,她讓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他說,“如果不是她的信心和我父母的關懷,我根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正是由於這段經歷,杜琴形成了一種“前饋”的個人哲學。他相信那些接受過自己幫助的人也會向其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時間一長,這種迴圈就會影響到更多的人。“我可能永遠無法直接報答那些一路上幫助過我的人,但我可以影響後來者,”他說道,“並不是只有CEO才有能力幫助別人。你每天都可以幫助自己身邊的人,比如說你可以從自己的鄰居開始。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成為一名領導者。”
美國基因組公司創始人——伊安·常
掀起一場科學革命。伊安·常(Ian Chan)也是一位在很早時就找到了自己激情的領導者。大學快畢業的時候,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找一份能夠讓自己每天都很興奮地跳下床去上班的工作。”在投資銀行和私營公司度過了一段毫無生趣的時光之後,他和他的弟弟開始對人類基因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常氏兄弟立刻創辦了一家後來對醫學界產生了革命性影響的高科技公司——美國基因組公司(),為人們提供個人化的基因組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吸引了一些著名的科學家,比說第一個描繪出基因組圖的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