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腦盤裡多少仍有清王朝那種船堅炮利、視文藝蔑如也的絕妙之思;不管平常怎麼嚷嚷,到緊急時,便現出原形。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魯登道夫將軍研讀《孫子兵法》之餘,曰:“我佩服中國人,但我佩服的是古代中國人,不是現代中國人。”嗚呼,現代中國人有啥可誇嘴的?武功不用談,文事貢獻又如何?常在報上看到,中國跟洋人國文化交流簽約,簽約結果是送給他們一部影印的二十五史,或一部什麼四部叢刊。這些書,縱是中國人,又有幾個看得懂的耶?(柏楊先生讀二十五史時,連斷句都斷不好。)把這種硬頭貨交流到外國去,跟把古希臘文的大作交流到中國來一樣,除了給郵局做一筆生意外,不知道還有啥用!可是,諸官崽卻固樂此不疲,好像中國文化,發展到十九世紀便“嘎”的一聲停住,二十世紀以後啥都沒有。縱是印第安人,恐怕都不能這般猛幹,而我們的官崽還得意洋洋哩,可謂一絕。於是不禁問曰:“為啥不把現代的文藝作品——小說、詩、劇本、散文等等——翻譯翻譯,大量送給友邦乎?”

然而,這似乎關係著一個時代觀念——文藝算老幾的觀念。從大學堂中國文學系的課程上,可看出一點苗頭。研究的全是一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