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坐。”客人也號曰:“恭喜恭喜,再見再見。”一言未了,拔腿而逃,斯時也,主人翁還沒瞧清該傢伙是誰哩。於是大家心中有慼慼焉,認為這種無孔不入、有口無心的拜年,未免虛偽過度,勞民傷財。
這種風氣去年已經有點返樸歸真,今年就更腳踏實地矣。從前各機關團拜了之後,照樣個別出擊,今年就比較合理。其實大家既在團拜上互相恭喜啦,就不必一定非登門搞那麼一下不可,這是一個觀念問題,必須有被拜年資格的先生,認為不登門不算失禮,這件事才辦得通。不過人們因此也有憂慮,過年而不拜年,好像中秋節不吃月餅,似乎不夠充實,一旦大家都關著門過年,不再出動,這年就跟陽曆年一樣,冷冷清清,不再像年矣。
過年而禁絕拜年,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恐怕無法辦到,而我們也並不以為過年而不拜年才是英雄好漢,只不過反對那種蟒蛇出洞式的拜年罷啦。蓋拜年乃溫暖的人情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之。“因而,人要”存天理,滅人慾“。,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所以,至少有兩種意義的拜年,應保留下來,甚至應發揚光大也。
一曰,對自己的長輩,若父母,若岳父母,若祖父母,若伯叔父母,若姑父母,若姨父母,若舅父母,不要說孩子應該去鞠躬,就是長大成人,兒女滿堂,當了有人拍馬屁的大傢伙啦,也應前去鞠躬。晚輩再老,在長輩眼中,仍記得其孩提時代,理應一鞠躬,情亦應一鞠躬也,尤其老年人都很寂寞,除了自己的孩子,葉落歸根外,親戚新族的孩子,來跟前晃晃,也可安慰落日西山。而且這也給自己孩子們作一個好榜樣,許多朋友家還供上“祖宗三代”的牌位,由家長率領,行三跪九叩大典,不僅是慎終追遠,也使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緬懷祖先,發揚孝思。向長輩拜年,亦此意也。
二曰,對失意的朋友,也應前往,名曰拜年,實為探望,最好帶一點禮物,或最好給孩子們一點紅包。常聽到有些朋友——尤其是有些忽然垮了臺的朋友,一開口就罵誰誰誰勢利眼;勢利眼固然可厭,但必須先檢查檢查自己是不是先勢利眼。當自己有權有錢時,呼風喚雨,洋洋自得,把沒辦法的朋友看得一文不值,那就沒資格罵別人勢利眼矣。一個人必須不把失意的朋友從記憶中抹去,他才是個有靈性的人。
有一件事,憋了好幾年,說出來似乎不妙,但憋下去也憋得不舒服。那就是,似乎有這麼一種現象對物質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物質;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運動,大體上說,臺灣同胞遇到年節,喜歡郊遊;而其他省份同胞,遇到年節,卻喜歡埋頭苦賭。讀者老爺千萬別發脾氣曰:某公也,高雄人,還不是三天三夜沒下牌桌乎?某公也,重慶人,還不是初一早上就全家一遊故宮博物院乎?我只是說大體上,屬於直覺印象,非科學調查,例外的當然很多,但貴閣下留意報上登的組團旅行廣告歟?到日月潭多少錢?環鳥多少錢?參加的固臺灣同胞多也。貴閣下又留意長途汽車站上排隊郊遊,人山人海的乘客歟?因臺灣同胞多也。其他省份同胞,有此雅興的,恐怕如鳳毛麟角,十個家庭九家賭,客人進門,主人不但懶得欠屁股,肚子裡恐怕還在罵哩。良辰美景,遂在“吃”、“碰”中斷送,孩子沒人管,家務沒人理,贏錢的消耗了精神,輸錢的努力裝著滿不在乎,但心裡卻窩囊得要死,走到大街之上,天旋地轉,日月無光,好容易迷糊過來,又要上班啦。
大禍當頭
中國人當然也夠頑強的,世界各國的華僑社會無不使當地的洋大人感到難以理解。不過,那都是上一代的人啦,到了現在這一代,隨著民族自尊心的墮落,好像不但不最難同化,反而最易同化矣。近百年來,中國對外來文化,似乎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進口之後,先行醬它一醬,把橘子醬成枳子,一直醬到適合中國特有的“國情”為止。於是乎洋大人有斑馬線,臺北也有斑馬線,不過臺北的斑馬不是保護行人的,而只供軋死護士小姐之用。洋大人有聖誕,臺北也有聖誕,不過臺北的聖誕不是骨肉團聚,而只供跳舞狂歡之用。洋大人有陽曆新年,臺北也有陽曆新年,不過臺北的陽曆新年不是休息慶祝,而只供寄賀年片之用。
賀年片應該是一種極有人情味的舉動,柏楊先生每年一定要寄。蓋工商業越發達,社會也越緊張,謀生也越不易,時間也就越是金錢。除了少數生有異稟的朋友,大多數小民都兢兢業業,東奔西走,馬不停蹄,從太陽東昇跑到紅日西下,不要說休息啦,就是靜坐十分鐘想一想的時間都沒有。自然產生了一種現象,那就是,一個人的生活圈子逐漸縮小,除了工作上,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