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府管制體制也決定了過去能傾全國之力來集中調動資源,建設運輸網路和大工業專案,這對製造業和工業的發展一直起到關鍵的作用。但是,把資源和收入都透過國有制集中在政府手裡花,也帶來眾多的弊病。首先,中國並不是總要把所有資源和財力集中在基礎設施和工業建設上,畢竟中國的基礎設施已很廣泛,工業產能也嚴重過剩,不能總把資源集中在這些形象工程上;其次,基礎設施和工業專案消耗太多能源、資源和環境,隨著全球資源價格的猛漲,基於工業和基礎設施的經濟模式已經難以持續,環境破壞也無法再擴大了。為降低能源消耗並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度,中國經濟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才能持續增長,增加內需、大力發展服務業即第三產業才有持續增長的希望。而這些產業的發展更多要求的是制度保障、法治環境和人的創造力,在這些方面雖然已經有許多發展,但還不夠。

問:人們普遍認為,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低工資帶來的比較優勢。但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工資水平是高於印度、越南等國的,但競爭力仍高於這些地方,應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陳志武: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規模效應。中國的工資水平是近幾年才漲起來的,以前二十多年的投資還是很多的,因為有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完整的產業鏈,這些投資一時是不會走的;當然,工資的上漲對新投資是阻力,所以英特爾選擇在越南建新的工廠;另外,工資上漲的影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