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巾幗”一詞,還有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木蘭女扮男裝從軍十二年,並且屢屢立下戰功,戰爭結束了大家才知道木蘭是個女兒身,更是對她刮目相看。從此以後“巾幗不讓鬚眉”的說法便流傳至今。

“巾幗”原指古代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祀大典時戴的一種用絲織品或髮絲製成的頭飾。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高貴婦女的裝飾,人們便把女中豪傑稱為“巾幗英雄”,今天我們把“巾幗”作為婦女的尊稱。

■ 揩油

“揩油”一詞源於古時一個唱灘簧的人編出來的笑話。

據說,在安徽的西部徽州有一個財主,家裡非常有錢,可這人生性吝嗇,每天都讓家裡的人吃青菜豆腐、豆腐青菜。但是他又好面子,不願意讓人家知道他每天都吃得很吝嗇,於是就買了一小坨豬油放在了自己家的牆角,每天吃飽飯之後,他就把豬油塗一點在自己的嘴唇上,然後走到自己的大門口站定。每看見一個人都笑著跟人家說:“我家今天吃的是豬油燉醬”,後來被人給戳穿了,空留給周圍的百姓一個茶餘飯後的大笑話。

“揩油”到了舊上海便是營私舞弊的專有名詞了,舊上海的電車上,售票員滿面笑容的一句“對不住您了”,就表示你多餘的錢可能拿不回來了。在舊社會還有妓女的時候,“揩油”還有一個意思,便是妓女賣身援交。

現在,人們經常用“揩油”來表示佔別人的小便宜。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兩字篇 第四章(1)

■ 楷模

“楷模”一詞來源於兩種樹木。

“楷”,《新華字典》說:“楷樹,落葉喬木,果實長圓形,紅色。木材可制器具。也叫‘黃連木’。清代詩人金埴在筆記《不下帶編》中講:“楷木生於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原來楷木形容剛直,堪為法式。

“模”,也是一種樹,據淮南王劉安《草木譜》上說:“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

因為“楷”、“模”兩字引申義相近,所以就合在一起使用。使之更具有法式、模範、榜樣的意思。

■ 狼煙

典出《爾雅?釋獸》: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在古代,燃放狼煙對於用兵打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有著自己的規則、時間、地點等。燃放狼煙是否正確關係到對敵情的判斷,也會關係到戰爭的勝負。著名的《為公兵法》,對燃放狼煙的相關事宜做出了詳細的解說,書中規定,即使在行軍的途中宿營的時候,也要在離營地百米之外的地方建立烽火臺。同時規定了烽火臺的選址、各個烽火臺之間的距離以及建造模式。在燃放時,如果敵人少於十騎,燃放一柱狼煙就可以了,如果敵人在百騎以上,二百騎以下就要點兩柱狼煙,若是五百騎以上就要三柱狼煙共同點燃。

後來,人們把“狼煙”當作是烽火的同義詞來使用,有時候也用作敵兵的代詞。現在“狼煙”也是邊陲風光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 浪子

典出《宋史?李邦彥傳》:邦彥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閭閻,習猥鄙事,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輟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傳之,自號李浪子。言者劾其遊縱無檢,罷符寶郎,復為校書郎。俄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邦彥善事中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三年,拜尚書右丞……明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順趨諂充位而已,都人目為“浪子宰相”。

北宋時期,有個大臣名叫李邦彥,他不僅性格豪爽,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而且還寫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章思路敏捷,文筆精巧。可是李邦彥卻是生於民間,深知民間庸俗猥瑣的事情,他喜歡唱歌,逗樂,還經常和民間的百姓一起踢皮球。李邦彥反應快,善於應對,處理事情也自有他的一套辦法。他還把民間的俗語編成詞典,讓人們來爭相傳唱,更有意思的是他還給自己取名為“李浪子”。後來李邦彥雖然憑藉著自己的才華當上了官,但是卻沒有什麼功績,只是巴結諂媚,阿諛奉迎。所以京城裡的人又叫他“浪子宰相”。

李邦彥之後就有了“浪子”一詞,我們今天也依然使用,專指那些不務正業的遊蕩子弟。

■ 雷同

“雷同”源於古時的一種說法,即打雷時萬物都同時響應。

《禮記?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