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南苑機場,8月15日人民解放軍組建了第一支飛行隊,從9月5日起,戰鬥飛行隊首先在北平執行防空任務,同時必要時協助陸軍部隊解放長山列島。
從此,南苑機場每天都有4架隨時準備騰空的戰鷹,天一亮就處於臨戰狀態,直到日落。機場工作人員來回走動全是一路小跑。就是睡覺,飛行員的靴尖也是朝著停機坪。
每天,與東方天際的魚肚白一同出現的是一片轟隆隆的沉雷聲,寂寞的南苑機場落下一起喧鬧。發動機試車的聲音在寧靜的早晨一傳幾十裡,北平的老百姓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神,最後竟成了南苑機場臥著幾百架飛機呢,飛行員們聽後笑笑,並沒誰去認真闢謠。
似乎這樣更好,讓敵人害怕去吧。
也奇怪,自從國民黨空軍從青島起飛轟炸了南苑機場後,再也沒有來過,再也沒有“公雞母雞”在北平上空下過蛋。
外電報道,中共空軍出動了以野馬式戰鬥機為主的36架飛機參加大典。
大典前的常乾坤十分為難,當時我們的飛機太少,在天上飛忽啦一下子就全沒了,又不可能像坦克那樣來些慢動作,群眾不滿意怎麼辦?執行戰備任務的飛機不能再挪動了,那麼,再從什麼地方搞幾架戰鬥機呢?
“叮呤呤!”常乾坤接過電話。
唐延傑在電話中說,聶司令員講指揮部希望你們飛機再飛一次,怎麼樣?
空中閱兵方案送到了蘇聯顧問手中,這位蘇聯派來的空軍顧問是一箇中將,他曾參與了中蘇民航第一條航線的開闢工作。他看了方案後,連說不行,飛第二次出了事怎麼辦?
常乾坤、江油堅持再飛一次的方案。
蘇聯顧問的意見是對的,飛第二次實在是外行人的意見,太冒險了!
然而,我們的飛行員做到了。
9架P—51野馬式戰鬥機飛過之後,繞一個圈再續上慢騰騰的運輸機,第二次透過天安門。
這無疑給自己增加了難度。
邢海帆同戰友們徹夜不眠地研究著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受閱,就是舊中國也沒有搞過。更何況五花八門的飛機,各有各的高度,各有各的速度。野馬式的P—51翅膀一甩,就竄出400多公里了,而最慢的運輸機,才爬行幾十公里。就是同一型號的飛機,速度也因零件拆換而不同。除了速度,高度也是一大難關,必須精確計算高度,誰在第一層,誰在第二層,差之毫釐將會失之千里。
空軍參加檢閱的計劃圖交到大會籌委會了。四種飛機三個高度,透過檢閱的時間精確到秒。航圖規定所有的飛機在通縣雙橋鐵塔尖會合,分出高度,編好隊形,再飛向天安門。
40年後,《當代中國·空軍卷》專門撰定開國大典的空軍這一章的陸文至大校坦率地說,開國大典的空中閱兵是個奇蹟。別說當時,就是現在也做不到。建國35週年閱兵時,提前一年通知了空軍。而那時,只有一個月的提前量。
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由於幾架P—51戰鬥機飛了兩次,17架飛機就成了26架。
4時35分,開國大典閱兵式的分列式開始,17架飛機分成6個分隊,在空中隊長邢海帆的號令下,各分隊保持規定的高度差、速度和時間,由東向西依次進入航線。
接近東單時,從空中可見地面上的人流和紅起,再往前是解放軍的坦克部隊,鐵流滾滾,浩蕩前進。
人民解放軍的空中機群轟鳴著透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30萬群眾的歡呼聲和飛機馬達轟鳴聲匯合在一起,響徹古都北京,廣場上成了歡呼沸騰的海洋。
“我們的飛機編隊飛過來了!”
人們凝目向藍天眺望。只見排列成“人”字型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的機群,在震耳欲聾的引擎聲伴隨下,展翅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
讓飛機和坦克同時出現在閱兵場上,是蘇聯顧問的主意,這是顯示人民解放軍強大軍威的最佳時機。蘇聯的紅場閱兵就是這樣的。蘇聯軍事顧問站在觀禮臺上,不住地點頭。
此刻,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主席,緩緩抬起右臂,將手掌搭在了前額上,凝目仰視著天空。周恩來用手指著空中,同毛澤東主席談笑著。
當17架銀白色機翼上染有鮮紅“八一”軍徽的機群起緩地掠過毛澤東主席的頭頂時,他笑了,紅潤的雙頰透出一股令人欽佩的剛毅。
共和國的武裝編制中,應該有能展翅躍上雲霄的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