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我空軍各截擊機大隊,在戰鬥出動中,實施隱蔽指揮,當接近敵機一定距離時,再突然接通機上雷達,使敵機來不及使用干擾裝置。另外,還對我們飛機上的裝置進行了改裝,在截擊機上裝照明燈,空投照明彈。在圖—2、圖—4型轟炸機上裝雷達等。同時也調整了機動高射炮群的作戰部署,壓縮開炮距離,來對付敵機的無線干擾。
這些方法,也曾取得一定的效果。1961年11月6日夜間,設伏在遼東半島的高射炮群,首次擊落了PV2—7型電子偵察機1架。這個高射炮群是由空軍高射炮兵某團和探照兵的兩個連、陸軍高射炮兵一個團組成,他們協同作戰,嚴密組織,終於取得了開創性的戰績。
是夜18時18分,敵機飛行至黃海上空距遼東半島200多公里時,被我雷達發現,高射炮群迅速作好了殲敵準備。當敵機距陣地40公里時,陣地指揮員、空軍高射炮兵師長範震江果斷命令:
“目標指示雷達迅速開機!”
遵照命令,雷達突然開機立即捕捉到目標。位於前沿的探照兵也按範震江指令大膽壓縮開燈距離,在敵機距陣地5公里時開燈,4公里照中目標。此時敵機已進入高射炮火力範圍。再施放無線干擾已經來不及了。
範震江命令:
“開火!”
十幾個高射炮連集中火力,一陣密如驟雨般的急速射,頓時將PV2—7型飛機擊得粉碎。從探照燈照中目標到被擊落,僅用了30秒鐘。
羅瑞卿總參謀長親赴現場向作戰部隊表示慰問,並指示將PV2—7型機組成員13具屍體,就近立碑埋葬,便於日後其親屬認領。
國民黨空軍的這架PV2—7型飛機被擊落後,時隔7個月才恢復對大陸的偵察活動。飛機活動地區多在大陸沿海,有時採取直進直出的辦法,儘量縮短在大陸的飛行時間。同時,飛機上更新了回答式干擾裝置。打敵機的難度更大了。對敵作戰又陷入了進退維谷、屢戰無功的困境。
1963年,羅瑞卿總參謀長提出了“海底撈針,總不死心”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