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樓,以及東邊的鑼鼓巷和張自忠路都值得走走。在鐘鼓樓上聽一次鐘聲,在鑼鼓巷擺著鑼和鼓的小咖啡館裡坐一坐,在春暖花開的段府大院或是和敬府中品一縷幽香。京城的大氣舒展與優雅閒情,就這樣展現在你的面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主要景點(1)

什剎海——亦真亦幻的京味面孔

“爺爺,您小時候那會兒什剎海是什麼樣兒的呀?”

“哎呦,那會兒有什麼啊,人窮啊。也就是荷花市場熱鬧,唱大鼓的,說書的,拉洋片兒的,賣涼粉的、菱角的、大碗茶的,果子乾一大子兒一碗,也有釣魚的,游泳的,冬天還有滑冰的。這些你們都不知道了,那會兒還有‘袁大頭’,一個‘袁大頭’能買好些東西……”

“爺爺,那您那會兒還穿長袍嗎?”

“可不,長袍舒服,穿上跟學究兒似的。那時候從絨線衚衕的崇德中學和同學走著上什剎海。”

“那多老遠啊。”

“是啊,可是不近……”

老北京的後海是什麼樣子

清晨的後海一派祥和,海子邊提籠架鳥的老大爺向腳踏車後綁著吊杆兒的大爺招呼了聲“來啦您咧”,面朝碧水穿燈籠褲打太極拳的老大媽沉默寡言地練著那一招一式,騎山地車上學的白衣少年呼啦啦地結伴從身邊嬉笑閃過,蹬著三輪兒、搖著車鈴兒、吆喝著“勞駕,借光兒,借光兒嘞”的大媽收穫了早市上一車的大白菜……

後海北沿的醇親王府寂靜平和,一旁的攝政王府淡薄悠遠,藏在鴉兒衚衕裡的廣化寺梵音繚繞。這片傍著海子多衚衕、多四合院、多廟宇、多樓臺的地方,最早在金代便是擁有瓊樓玉宇的離宮別墅,而後這裡又成了郭守敬為忽必烈設計的元大都曾經的漕運終點,元朝的豪商大賈雲集於此,明、清兩代的文人墨客際會在此,曾經的達官顯貴簇擁至此。

這裡宛若江南小鎮般的靈動秀美,打動了太多生活在這缺水的京城裡的人們,那時的平頭百姓在城內無緣一睹〃瓊島春蔭〃和〃太液秋波〃之景。而這片距離皇城不遠,臥在它西北側的海子,自然就成了普通大眾的民間樂園。

在後海游泳的人不分冬夏一個猛子紮下去,半天上岸後,晾著發紅的身子朝水裡喊著“好涼快啊”;對岸野鴨島上的鴨子,立著出水的半個小屁股,在水下瘋狂地吃著什麼;這頭岸邊棋局旁默默觀戰的年輕看客,冷不丁地甩出個“將”字,引得圍了象棋一圈的老哥們也跟著“將,將他”;戴著手套操乒乓球拍的白髮老者,一個跨步眼看那黃色小球兒無奈滾落下地,隨即倒衝著同伴豎起大拇哥,外加一聲“好球兒”;扶著海子邊的柵欄蹣跚學步的幼兒一陣咯咯的笑聲;鴉兒衚衕拐角兒那家叫“隆興盛”清真小鋪子裡的燒餅夾牛肉,照例是一大早就迎來了一長溜兒等著一鍋只出40個燒餅的隊伍……

白日的後海,誰都不曾干涉誰,誰也不曾打擾誰。白日裡的後海是平民的遊樂場,白日裡的後海能找尋到的是酒吧偽飾下的真實,白日的後海有老北京喜歡的這口兒,白日的後海註定有屬於老北京的美好記憶。

銀錠橋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橋頭搭前海,橋尾後海掛。蓮花苞子荷葉飄,望海觀山把景瞧。清朝王爺打這兒過,同盟會的放炸藥。”這串順口溜兒再形象不過的把這連線前海與後海、像倒扣的銀元一樣的單孔銀錠橋,交代了個明明白白。

當年來此拱橋小敘一番的顯貴騷客,多是看中了在銀錠觀山時“層層彎彎,曉青暮紫,近如可攀”這由遠至近的詩意景色。如今這橋還是那座不大不小、不高不矮的橋,只是此情難會,此景難現了。倒是長著各式面孔,操著各方話語,以及印著各地攝製組字樣的背心兒馬甲們,並不在意立於橋頭放眼望去那“晴翠送遙山”的感覺是否依然。

也對,既然銀錠橋兩岸已被中西合璧的燈紅酒綠取代,既然西山的方向已是淹沒在了林立的高樓,既然銀錠橋已不復“銀錠觀山水倒流”的景緻,那麼來此立於橋頭的人們,到底還想著要憑空懷什麼舊呢?

如果你今天還真就想在銀錠橋邊,咂巴出點兒老北京的味道來,就只有上銀錠橋東第一家的百年老字號“烤肉季”去找找感覺了。來旅遊的外國人都知道來了北京要一定嚐嚐三烤:烤鴨、烤肉、烤白薯。其中吃烤肉又有“南宛北季”的說法,北邊的烤肉季雖沒有南邊的烤肉宛經營的年頭長,但憑著倚後海碧波漣漪的地理優勢,自然也贏得不少貪嘴腿懶的老饕來此捧場。當初食客們一腳立於凳子上,用長筷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