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自海關,是麥林堅決的主張。因為他雖相信胡雪巖與左宗棠,卻不相信有關各省的督撫,到時候印票如廢紙,無可奈何;而海關由洋人擔任稅務局,一經承諾,沒有理由不守信用。

這在胡雪巖卻是個難題,因為除江海關每月協解三萬兩,可以情商上海道先出印票以外,其餘各海關並無協餉之責,就不見得肯出印票。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奏明朝廷,每月由各省藩司負責將應解甘餉,解交本省海關歸墊。

幸好協餉各省都有海關,每月閩粵兩海關各代借二十四萬;浙海關代借四十二萬兩;加上江海關本身應解的十八萬兩,共計一百零八萬兩,所缺只有十二萬。胡雪巖建議左宗棠要求湖北每月協餉兩萬,由江漢關出十二萬兩的印票,合成一百二十萬整數。

這些辦法,左宗棠完全同意;但等奏準,已在開春,絲茶兩市方興,正須放款,因而利息提高到一分三厘。這是從未有過的高利貸,於是流言四起,說胡雪巖從中漁利;尤其是李鴻章一派的人,不但展開口頭的攻擊,而且亦有實際的破壞行動。

這個行動很簡單,卻很有效,就是策動江海關稅務司拒絕出具印票。一關如此,他關皆然,幾於功敗垂成。

經過胡雪巖的巧妙斡旋,這筆大借款還是做成功了。是為中國借外債的開始;而左宗棠的勳業,以及胡雪巖個人的事業,亦因此而有了一個新的開始。但福者禍所倚,『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結局,相當悽慘;種因亦在於此!

更多精彩好書,更多電子書,請登陸霸氣 書庫 ……。。

《胡雪巖》之第三部《燈火樓臺》

作者:高陽

申明: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第一章

光緒七年三月初七,胡雪巖終於踐約抵達北京。同行的有兩個洋人,一個是在華經商多年,泰來洋行的經理,德國人福克;一個是英商滙豐銀行的代表凱密倫。

由於這年天氣格外冷,天津海口尚未解凍,所以胡雪巖是從陸路來的,浩浩蕩蕩十幾輛車,一進右安門,直投前門外草廠十條衚衕阜康福錢莊。為了接待東家,『大夥』汪惟賢十天以前就預備好了;車隊一到,胡雪巖與他的客人,還有古應春與辦筆墨的楊師爺,被接入客廳,特為挑出來的四名伶俐的學徒,倒臉水倒茶,忙個不停。胡雪巖是汪惟賢親自照料,一面伺候,一面問訊旅況。

亂過一陣,坐定下來;胡雪巖貼身小廝之一的保福,捧著金水菸袋來為胡雪巖裝煙;同時悄聲說道∶『張姨太已經打發丫頭來催請了。』

『現在哪裡有工夫?』話中似嫌張姨娘不懂事。

保福不作聲,只望著屏風後面一個十六、七歲的丫頭搖一搖手,表示胡雪巖還不能進去——由南到北,通都大邑中,有阜康錢莊,就有胡雪巖的一處『行館』;大多有女主人,住在阜康福後進的張姨娘,不甚得寵,所以胡雪巖有這種語氣。『大先生,』汪惟賢來請示∶『是用中菜,還是大菜?』緊接著又表功∶『恐怕兩位外國客人吃不來中菜,特為跟文大人借了個做大菜的廚子,都預備好了。』所謂『文大人』,指的是刑部尚書文煜,他是正藍旗的滿洲人,同治七年出任福州將軍。清兵入關,在衝要之地設有駐防的將軍坐鎮,其中福州將軍因為兼管閩海關之故,是有名的肥缺;文煜一干十年,宦囊極豐,有上百萬的款子,存在阜康。汪惟賢知道胡雪巖跟他是在福州的舊識,交情甚厚,所以不嫌冒昧,借了他從福州帶來的會做大菜——西餐的廚子,來接待福克與凱密倫。

既然預備好了,自然是吃大菜。胡雪巖本有些話要問汪惟賢,但因他也是主人的身分,按西洋規矩,與汪惟賢分坐長餐桌的兩端,不便交談。直到飯罷,兩洋客由阜康福中會說英語的夥計陪著去觀光大柵欄以後,胡雪巖才能跟汪惟賢談正事。

正事中最要緊的一件,便是他此行的任務,跟左宗棠談一筆三、四百萬兩銀子的借款。

胡雪巖急於想知道的是,左宗棠入朝以後的境遇,『聖眷』是否仍如以前之隆;與兩王——掌樞的恭親王及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的關係;以及在軍機中的地位等等,必須瞭解得清清楚楚,他才能決定哪些話可以說,哪些事不必談。

『我看左大人在京裡頓不長的。』汪惟賢也是杭州人,跟東家打鄉談,『待不長』稱之為『頓不長』;使得胡雪巖大吃一驚。

『為啥頓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