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透過一系列的試驗,NASA在阿波羅10號飛行試驗結束後,宣佈阿波羅11號將執行載人登月任務。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離開月球飛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點火發射,參加這次登月任務的航天員是:內爾·阿姆斯特朗、布茲·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1969年7月20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0點56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首次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

此後,NASA又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飛行,除了阿波羅13號因為在赴月途中,服務艙氧氣箱發生爆炸,被迫返回地球外,其它飛行均獲得圓滿的成功。但13號的飛行也顯示了阿波羅計劃極強的應變能力,發生緊急情況時,地面指揮人員經過周密的研究,指示停止登月,最後航天員靠登月艙的動力、水、空氣及食物繞過月球返回,安全回到地球。

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5月肯尼迪總統宣佈開始到1972年12月結束,歷時約年,工程共耗資255億美元,大約有40萬人和2萬多家企業、研究機構參加,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計劃能在規模和資金上超過該計劃。它的成功和取得的成就,在政治、科學和技術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阿波羅計劃所取得的很多技術成果,不僅為後來的航天計劃奠定了基礎,而且還被廣泛地應用於國民經濟領域。航天史上,這“巨人的一躍”,帶我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登月計劃:蘇聯的登月計劃

在登月計劃中蘇聯似乎沒有采取什麼動作,西方對此一直有種種猜測。事實上,蘇聯曾經制定過登月計劃,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進展緩慢,加上政治上的考慮,該計劃被中途放棄了。

蘇聯的載人登月計劃直到20多年後才被外界證實。1989年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幾位教授訪問蘇聯,在莫斯科航空學院親眼見到了當年登月計劃的一些設施。1990年5月,當年登月計劃的主設計師米申應邀來華,也證實了60~70年代登月計劃的存在。 。。

1960年,科羅廖夫設計局開始研製超級運載火箭H…1,西方稱之為N…1,該火箭的初衷是向火星發射無人重型探測器。由於受美國製定阿波羅計劃的影響,蘇聯政府決定搶在美國前面將航天員送上月球。於是1962~1964年,科羅廖夫設計局按登月計劃對H…1火箭進行了多次改裝。

1964年8月3日,蘇聯透過《關於月球和宇宙空間考察工作的決定》,規定了登月計劃的具體任務和期限。要在1968年前實現載人月球登陸考察,計劃的全稱是“H1…Л3”。計劃中“Л”是俄文單詞“月球”的第一個字母,西方也將該計劃稱為N1…L3。

H1…Л3計劃使用的H…1運載火箭採用了多級並聯方案,這是由於蘇聯一直沒有解決單燃燒室大推力發動機發麵的問題。火箭主體是常規推進劑——液氧和煤油的三級火箭,總長約100米,最下面長長的錐體是火箭的第一級,底部最大直徑米,由24枚到36枚火箭發動機並聯而成。發動機分內外兩圈佈置,4個遊動發動機控制火箭的姿態變化。第一級最大推力可達4500~6350噸,比土星5號3450噸的推力大了很多。第二級裝有8臺發動機,總推力約1432噸,第三級裝有4臺發動機,總推力約320噸。

第三級的上面是一個助推火箭和一個助推制動火箭,這兩個火箭保障飛船飛往月球並使之進入月球軌道。飛船在火箭的上部,由登月艙和月球軌道艙組成。月球軌道艙是由聯盟飛船改裝而成,帶有一個大功率的發動機,可以乘坐2名航天員。助推火箭上面的四部分構成了Л3系統。

發射前幾小時,兩名航天員進入月球軌道艙,進行最後的檢測後,火箭點燃。火箭的前三級將上部的Л3系統送入地球的近地軌道。然後Л3系統內的助推火箭啟動,開始地球軌道到月球軌道的轉移。接近月球時,助推制動火箭開始工作使飛船減速進入月球軌道。不久,一名航天員從月球軌道艙經過艙外轉移到登月艙,登月艙與月球軌道艙分離並向月球降落。與阿波羅號一樣Л3系統的登月艙也由4條腿的緩衝支架支撐,實現平穩著陸。月球表面的任務完成後,登月艙靠自身發動機離開月球,同樣也將4條腿的支撐結構留在月球上。登月進入軌道後,與月球軌道艙會合對接,航天員回到軌道艙。此後兩艙分離。兩名航天員一起返回地球。

H…1火箭試驗記錄

試驗時間 結果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