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第一顆人造衛星

從1919年開始,奧伯特認真鑽研物理,他閱讀了所有他能找到的關於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著作,其中包括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著作。1922年他向海德堡大學提交了題為《飛往星際空間的火箭》的論文。雖然有粗糙的科學資料來顯示其可能性,但論文被斷定是不切實際的。

從1924年到1938年,奧伯特在特蘭西瓦亞的一所中學裡教數學和物理。但他對火箭的興趣沒有絲毫減退。當時有一部電影《月宮女郎》需要一架火箭,為此導演找到奧伯特,希望他能製作一個。雖然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完成,但它卻激發起了一批天才人物的想象力。1927年,一批熱情的支持者成立了星際航行協會。

奧伯特的工作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發展後來的A…4火箭發動機,也就是著名的V…2火箭,但A…4火箭卻完全是以他的理論框架為基礎的。戰後,奧伯特留在德國,並回到他的家鄉住了一段時間。1951年,他離開德國到美國與布勞恩合作,共同為美國空間規劃努力。這期間他寫了兩本書,一本是對十年內火箭發展的可能性做展望,另一本談到了人類登月往返的可能性。1960年奧伯特退休後回到德國,大部分時間用來思考哲學問題,這也許是許多德國科學家的習慣。奧伯特於1989年12月去世,享年95歲。

奧伯特的主要貢獻是理論上的,他建立了下列條件之間的理論關係:燃料消耗、燃氣消耗速度、火箭速度、發射階段重力作用、飛行延續時間和飛行距離等。這些關係對於火箭的設計是最基本的因素。更多地作為一個理論家,而不是一個實驗家,奧伯特影響了整整一代工程師。作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受到的稱讚是當之無愧的。

進入太空(圖)

該圖是阿波羅13號飛行時所拍月球表面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月坑

地球夜間的景象

伴隨著戈達德博士液體火箭的升空,人類揭開了航天時代的序幕。20世紀20~30年代在航天先驅的影響和激勵下,歐美等許多國家自發成立了有關火箭研究和太空飛行的研究協會或相關組織。這些火箭協會和研究組織在成立的初期,基本上都沒有得到官方的資助和支援,但他們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了大量的火箭研製和航天學理論的發展工作,為液體火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在航天學基本理論建立直至二戰中德國液體火箭技術高峰這一段時間這些組織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德國星際航行協會

1927年,一批熱情的支持者成立了宇航協會。協會在佈雷斯勞的一家啤酒店裡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會議。會議的宗旨是要開展震驚世界的火箭研製工作,而協會本身則成了培養開啟宇宙大門的人才的基地。協會人才濟濟,第一任會長是謙虛誠懇的溫克勒,還有克里斯·裡迪爾。年輕的天才馮·布勞恩在其18歲的時候也加入了該協會。宇航協會的成員們在裝置十分簡陋的情況下開始了他們的火箭研究工作。早期的試驗很粗糙,也帶有一定的危險性。馮·布勞恩曾對他們早期的一次發射有所描述:“裡迪爾擔當了這個頗有危險的任務,即把泡在水桶中的小噴管點燃。在火箭的衝力達不到的地方設定了一個擋板,裡迪爾需要把一塊浸過汽油點燃後的布片扔到噴著氣體的錐形噴管上去。接著在發動機發出震耳的怒吼聲前,就迅速隱蔽在擋板之後。這需要相當的敏捷,但是對於裡迪爾這樣一位超過196磅的大個子來說,他當時表現出的敏捷簡直是奇蹟。”

火箭發射成功也是一個奇蹟。1930年8月,奧伯特成功地運轉了他的錐形噴管發動機。此後,協會致力於建造一枚最小型火箭,它被稱為“米拉克”。米拉克並沒人滿意,協會會員於是設計了一系列“推力器式”火箭。1931年5月,推力器式火箭試飛成功。火箭升高61米,飛行距離為610米。

儘管獲得這些成功,宇航協會的火箭飛行場卻面臨被關閉的危險。當時的德國陷入經濟蕭條,協會成員的境遇也一落千丈。能使火箭研究得以繼續的惟一出路就是依靠軍方的雄厚資本和獨到條件,而陸軍當局出於戰爭上的考慮對火箭表現出相當的興趣。從此,火箭研究逐步轉於陸軍控制之下,而宇航協會也就逐漸瓦解了。

德國星際航行協會所作的大量基礎工作及所造就的火箭專家最終對德國戰時火箭研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戰時德國的火箭研究和遠端火箭技術達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世界最高水平。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