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與聯盟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可以繞連線點轉動,這樣不管飛船怎樣運動,它始終可以保持最佳方向獲得最大電力,免去了“翹向太陽”所要進行的大量機動,這樣可以在保證太陽電池陣對日定向的同時進行飛船對地的不間斷觀測。裝置艙散熱套上的螺紋與早期的聯盟7K…OK設計相同。

神舟飛船與聯盟飛船的裝置艙尺寸

神舟長米直徑0米底部直徑0米

聯盟長米直徑米底部直徑米

裝置艙的尾部是飛船的推進系統。主推進系統由4個大型主發動機組成,它們在推進艙的底部正中。在推進艙側裙(圖中藍色部分)內四周又分別佈置了4對糾正姿態用的小推進器,說它們小是和主推進器比,與其他輔助推進器比它們可大很多。另外推進艙側裙外還有輔助用的小型推進器。

從現在的資料來看神舟飛船使用了國外很多已經成熟的技術。在中國的航天發展史上,這種套用的例子不少,但這並不是什麼抄襲,而僅僅是一種對先前設計的肯定和尊重,在此基礎上再不停的鑽研創新。這樣不但可以縮短產品開發的週期,加快我們的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在航天產品的研製和實驗中可以儘量的保證產品和人員的安全。

載人航天的到來:鋼鐵的煉成

我們已經知道航天員的選拔和訓練是非常嚴格的,那麼中國第一批航天員,是怎樣進行選拔和訓練的?隨著神舟4號飛船的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載人飛行已指日可待,人們越來越想了解中國航天員的“身世”。

什麼樣的人才能當上中國第一批航天員?同美國和蘇聯初期挑選航天員一樣,中國的航天員很有可能也是從戰鬥機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從各方得來的訊息似乎已經證實了這種推測。事實上中國早在曙光計劃的實施中,已經開始考慮航天員選拔和訓練。根據國外網站的資料,在1971到1972中國從空軍中選拔了幾名飛行員組成了中國的第一支航天員訓練小組。

1979年,上海《文匯報》曾刊登過一幅中國航天員的照片,不久,另一份上海出版的雜誌《科學畫報》也發表了更為詳盡的中國訓練航天員的照片,向外界展示了模擬訓練艙,航天服甚至太空食品。在當時引起了一陣騷動,人們開始猜測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開始啟動。但不久各種傳言也就消失了。

進入90年代,中國和俄羅斯恢復正常關係以後,兩國間的空間技術合作大大加強。1996年4月25日,俄羅斯航天局與中國簽署了中俄空間技術合作協議。雖然協議具體內容沒有對外透露,但曾有報道說1996年11月中國派出過兩人到俄羅斯接受航天訓練,外界推測這有可能是該協議的一部分內容。

現在,中國已經透露為神舟飛船所挑選的首批航天員由14人組成,他們都是經過了嚴格的體能和心理測試才挑選出來的。這些航天員年齡都在30歲以下,他們的身高在米,體重65千克上下。航天員的訓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理論培訓。在這一階段,航天員要學習火箭和飛船的設計原理、飛行動力學、氣象學、天文學、通訊、裝置檢測、航天醫學知識等等。第二階段是專業技能訓練。航天員要熟悉飛船的結構、組成,飛船各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模式,甚至要掌握重要部元件和單機的情況。第三階段是飛行程式和任務訓練。航天員們要在與真實飛船相同的訓練模擬器上,透過實景模擬,掌握和知道應該注意觀察什麼,什麼時候和地面聯絡。在這一階段,航天員們還要學會發現和排除緊急情況,以考察和鍛鍊他們的判斷能力和對事物的迅速反應能力。

這三個階段的學習一般需要3至5年的時間,“準航天員們”相當於又度過了一個本科。在訓練中,他們還要奔赴沙漠、寒區、雨林、海上,配合搜救部隊進行搜救演習。像體能訓練、特殊生理功能訓練等將一直伴隨在三個學習階段。

神州神舟:神舟首飛(圖)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由於載人航天有了航天員的參與,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就成為飛行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任何飛船在載人上天之前都要經過大量的地面試驗和不載人試驗,來考察飛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蘇聯的第一個載人計劃東方號計劃在載人飛行前發射的7艘飛船,美國的水星計劃在載人前進行的8次飛船實驗,都是為了保證航天員登上飛船後的安全。神舟飛船作為中國的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同樣要經過這樣的過程。

神舟飛船的設計人員在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