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長長桁架,將以90度角“架”在縱向主幹上,這一橫向桁架的翼展將達到108米。雖然總體的骨架是一個大十字,但國際空間站真正的形態遠非這麼簡單。在縱向的各艙體上,還會在不同方向衍生出其他一些結構;而橫向的桁架兩端,最終也將掛起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散熱器等裝置;另外,攜帶著機械臂的小車,將來也可以在橫貫桁架的軌道上來回滑動。與俄羅斯和平號等僅僅由艙體連線而成的傳統空間站相比,國際空間站的一個顯著特色是增加了橫向的桁架。這種“縱橫交錯”的結構方式,靈活性更強、工作效率更高,但安裝施工的複雜性和難度也更大。
這座“太空城市”裡面會是怎樣一副模樣呢?讓我們走進它的內部去看一看。
國際空間站裡包括了6個實驗艙、1個居住艙和3個節點艙等艙體。節點艙比較小,在空間站組建時期,它是宇航員進行艙外活動的出入口。空間站建成後,除用於連線各艙外,節點艙可以用作儲存倉庫,或安裝電力調節機櫃,提供電能。居住艙是宇航員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包括廚房、會議室、衛生間、臥室、醫療裝置、鍛鍊裝置等。廚房裡烤爐、電冰箱、垃圾處理機、洗手池一應俱全。實驗艙是進行各種科學實驗的場所,它是指揮和控制空間站的中心。實驗艙是世界上最高的實驗室,在這裡可以進行生物、化學、物理、生態學和藥物學等方面的研究。
國際空間站:世界最高的實驗室
國際空間站為人類的長期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個環繞地球的實驗室。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科研工具都將被運用到實驗室中,以進行生物、化學、物理、生態學和藥物學等方面的研究。
在藥物學方面,由於太空中的微重力減少了地球上的重力對實驗的影響,新型藥物的開發將在太空中取得長足的發展,人類能夠在太空中更徹底地瞭解生命的組成機制,研究人員還將關注於人類在長期處於微重力環境下產生的反映。
在工業方面,研究人員將研製更堅固、更輕便的金屬以及功能更強大的計算機晶片。由於使暖氣體或液體上升、冷氣體或液體下降的對流現象在太空中不復存在,各種金屬就可以得到更徹底的研究,而液體和火焰在微重力條件下出現的形態也將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
以上這些實驗是在國際空間站內部進行的,有些實驗則是在國際空間站的外部進行的。對國際空間站外部溫度和微小隕石的研究將促進工程師對太空梭設計的改善。在國際空間站中的研究還將創造出更先進的天氣預報系統、更精確的原子計時器等先進技術。太空研究還將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這些創新最終將為人類在地球和太空中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國際空間站:捉襟見肘的建設經費
歐洲航天局的哥倫布實驗艙
由16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計劃,是載人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第一批長期考察組進駐國際空間站迄今已近3年,這期間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遭遇到一些困難,目前仍為諸多不確定因素所困擾,不能排除未來遭遇挫折的可能性。
國際空間站建設的最大困難是經費超支問題,這在2002年得到充分體現。由於預算緊張,日本當年9月份表示,其負責建造的空間站實驗艙可能將推遲一年交付。而巴西也在8月份提出,鑑於經費不夠,它有關建造空間站外部載貨板的承諾可能要落空。俄羅斯由於經費的原因,也流露出無法按計劃完成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聯盟載人飛船和進步號貨運飛船的跡象。
美國在國際空間站建設的資金問題上也碰到麻煩,2003年年初,NASA宣佈取消居住艙和宇航員返程運載器建造計劃。由於空間站的建設費用據估計超出預算40多億美元,國會決定對國際空間站預算進行封頂,要求美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投入不得超過250億美元。
為了平衡預算赤字、緩解來自科學界等的批評,NASA對載人航天研究政策做出了重要調整,在提交的2003年預算的修正案中,調整後的預算總額不變,仍為153億美元,但投資重點更多地傾向國際空間站建設。按NASA的設想,有關研製下一代太空梭的程序將推後,從中挪出的23億美元資金,將用於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加強空間站上的科研等。其中另一引人注目的建議,是研製更小、更靈活的所謂軌道太空梭,這種運載工具需要火箭發射,主要將用於運送航天員,而不是貨物。它既能當太空梭用,又可充當空間站航天員緊急逃生的備用交通工具。按照設想,軌道太空梭最多可載客10人,預計在2010年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