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返回再入等問題的解決,使得中國已經具備了載人航天的基本條件。如今,美國和俄羅斯已經把數百名航天員送上了天,在太空活動的範圍甚至伸到了太陽系之外。這是對中國人以及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巨大激勵與喚醒,於是我們開始考慮載人航天的可行性。
載人航天不同於其它的航天活動,對於載人航天的意義和必要性國內外都曾進行過廣泛的討論。從經濟效益上講,創造最大經濟效益的航天活動是各類不載人的應用衛星,其中通訊衛星位居第一,地球資源衛星位居第二。而在資金的投入上,載人計劃的實施遠遠超過了應用衛星,不論美國還是俄羅斯的載人航天所獲得經濟效益都小的可憐。
那麼中國發展載人航天還有沒有必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載人航天是人類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創造精神。開拓新的活動天地是人類的天性,衝破地球的生存侷限並不是天方夜譚,日益緊張的地球資源、外太空的無盡誘惑,無不讓人們夢想衝出大氣層。
發展載人航天可以提高國家聲望,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從蘇聯初期載人航天所取得的政治影響來看,發展載人航天不失為增強國際地位的一個途徑。
可國家聲望和地位是建立在綜合國力上的,經濟、軍事、政治、科技實力一樣都不能弱。載人航天不會直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載人航天技術是高度綜合性的技術,它是各學科最新成果的綜合利用,它的實現有賴於經濟與科技水平,只有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實現載人航天,因此載人航天的實現從側面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載人航天所需要技術和資金的高投入,又能帶動許多技術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創造就業機會,從而推動經濟的整體發展。為促進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提供巨大的動力。
同時載人航天取得的技術進步與突破,雖然不能直接應用到國民經濟領域中,但可以透過技術轉移等多種途徑帶來巨大的效益,毋庸置疑,載人航天的發展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可以帶動材料技術、控制技術、自動化技術、資訊科技、醫學、生物技術、環境工程等個基礎學科的發展。這又反過來促進了科技、經濟的共同發展。開發和利用航天科技成果,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