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時,李斯為了保命,甚至對皇帝說:明主就是要滅仁義,絕辯爭,大大方方,想怎麼來就怎麼來。這種議論空前絕後,便是黃皓魏忠賢輩,也從沒敢公開這麼說。他還運用自己的學識,給這種奇特的主張以詳細的論證。但如此阿上,也不能取容於趙高,後來李斯自知難保,索性與趙高反目,硬著頭皮說些忠言,自然是想成則全身,不成也博得個身後之名。
後人感嘆李斯之死,或說他不懂得功成身退。其實這個道理,李斯何嘗不知,只是他一手奠定的格局,已沒有那種水濱林下,可為他的退步了。當年商鞅出亡,想找個旅店,店主說:“商君的法令,如果收容沒有合法身份的人,坐以同罪。”商鞅只好長嘆自己的“為法之弊”。在這一點上,兩人的境況真是相似。
另外,不能說是李斯一手將關東賣給秦國。舉天下以奉一人,李斯沒這麼大的本事。六國自己先失了方寸,當年的樽俎之容,會盟之禮,掃地無餘,大家盡情攘奪,不知黃雀在後。至於士人階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