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早年生活(1927——1970)
作者:(美)依蘭斯塔文斯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作者簡介:
依蘭·斯塔文斯是安姆赫斯特學院拉丁美洲和拉丁文化系的教授。他寫有《西班牙傳統》《論外來語》《西式英語》《編字典的時光》《消失》和《批評家之旅》等著作。他曾獲得眾多獎項與榮譽,如GuggenheimFellowship、智利總統勳章和猶太人圖書獎。斯塔文斯的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有些還改編成話劇和影視作品。他還是美國公共電視臺PBS節目《對話依蘭?斯塔文斯》的主持人。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經典著作的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之父,影響了遍佈世界的幾代讀者。
在馬爾克斯即將九十歲之際,美國阿姆赫斯特學院拉丁美洲與拉美文化系的斯塔文斯萌生了記錄這位文學巨匠一生的念頭。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研究,作者終於出版了這部傳記的第一卷。
本書完整地呈現了馬爾克斯出版《百年孤獨》之前的風風火火的歲月。從他在阿拉卡塔卡出生,隨父母顛沛輾轉到讀法學,當記者,每每懷才不遇、坎坎坷坷,寫到他與拉美知識分子的友誼,再到20世紀後50年裡,在哥倫比亞和普遍的拉丁美洲,加西亞馬爾克斯扮演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從1948年總統候選人蓋坦遇刺引發的騷亂,到1958至1959年卡斯特羅的共產主義革命,從文學爆炸到左右80年代的新自由經濟政策,從新聞形式的新生到反對哥倫比亞毒梟的戰爭,從新拉美電影到簡化西班牙語拼寫,加西亞馬爾克斯構成了一股大於生活的力量。最後寫到神奇的《百年孤獨》如何出版,加西亞馬爾克斯終於成為享譽世界的作家。
在這部傾全力打造的精品中,斯塔文斯展現了馬爾克斯的早年生活、作品以及他作為魔幻現實主義之父對世界文學史產生的影響。同時完整地還原了馬爾克斯生活中各種政治、文化環境,講述了誕生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浪潮的現實背景。
該書出版後,引起《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
書摘正文
第五章魔幻現實主義
60年代,阿根廷記者裡塔格爾伯特寫到拉丁美洲人被視為二等公民的滋味。“比如,在紐約參加晚會,'如果'有人注意到我的口音,他們總是問我:你是法國人嗎?不是,我是阿根廷人。我的社會地位跌落之後,外國人特有的魅力也在他們的目光裡消失掉了。美國人掛在嘴邊的問題是,阿根廷人說不說葡萄牙語,或者——如,西切斯特一所著名高中的校長就問我——你們國家的首都里約熱內盧有多大?”從西方文明的角度來說,這一地區生活在深深的陰影裡。奧克塔維奧帕斯也說過:“拉丁美洲人生活在西方和歷史的邊上。”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沒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裡也發出了相同的感慨:“在歐洲人眼裡,南美人長著鬍子,手裡彈著吉他,還握著槍他們不明白這個問題。”
第2節。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壓抑感才是ElBoom(繁榮又稱爆炸)後面的發動機——爆炸二字是從英語借入西班牙語的,指“經濟迅速成長期”。從60年代初開始,爆炸的成因和定義就引發了人們的討論。在拉丁美洲文學史上,與此相同的事件僅僅發生過一次,雖然規模要小得多。1885年,出生在尼加拉瓜米特帕的詩人魯文達里奧才22歲,這一年他出版文集《藍》,文集收入他創作的詩歌和散文,現代派運動從此發生。現代派這一稱謂與其在英語裡對應的說法有混淆的地方,在英語裡現代主義是弗吉尼亞伍爾芙、埃茲拉龐德、T。S。艾略特和詹姆斯喬伊斯的美學原則。西班牙語的Modernistas要比伍爾芙他們早30幾年。在達里奧的率領下,現代派不僅希望更新西班牙語詩歌,而且還希望在美洲達到這一目的,當時文學在拉美大陸上還是少數精英的領地,深受歐洲(伊比利亞)文化的影響。」‘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他們的詩歌是對19世紀法國巴那斯派的答覆,當時實證主義哲學對玄學表示出強烈的不滿,強調透過感官獲得實際資訊的重要性,所以巴那斯風格很是流行。他們感興趣的是哥特式的、光怪陸離的意象。他們中有些人是旅行者和外交家;另一些人生活在各自的國家。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