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羅陣營,更是把這篇文章抄錄下來記熟了,每逢和人議論的時候,就是搖頭晃腦將這文章背上幾句,隨後一陣長篇大論。

一時間居然有種錯覺,那就是羅彥被這些說辭壓的沒有任何反駁之力。因為如今長安只能聽到上官儀的言論,反觀羅彥則是一點訊息也沒有。不過,人們似乎已經忘了,羅彥此刻並不在長安。

當羅彥收到上官儀的作品的時候,已經是科舉開考之後了。而且比較打擊羅彥的是,上官儀正好就中了今科的進士。在旁人眼中,無疑是連官方也認可了上官儀的說法。畢竟像羅彥這種人,要是吏部的人稍微顧忌一下,上官儀很容易被黜落。這詩歌革新看來是註定要在羅彥的手中夭折了。

好些人懷著這樣的想法,開始和上官儀這些人結交。同時隨著大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伐其羅彥來。

金州,這天又有好事的人,將長安那些謾罵羅彥的話和文章彙整合冊,專門送到羅彥面前。這樣的事情已經是最近十來天的第四次了,從科考到如今短短半個月時間,羅彥手中掌握的批駁他的文章和詩句,加起來居然也有三寸厚。這都快趕上以前羅彥在藍田半月處理過的文書了。

看著上邊那些越來越激烈的言辭,羅彥終於下定決心,一舉將這些人都反駁到無言以對。

這些人說了這麼多的廢話,卻一點也沒有發現他們自己批駁羅彥的話裡頭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弊病,那就是扯到了詩的源頭。

《詩經》是怎麼來的,只要是讀過的人都知道,那是民歌和禮樂彙編成的。而且國風是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作為孔聖人親自收錄編著的作品,多少年來被奉為儒家的經典。寫詩的論起儒學,你要是不談談它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個讀書的。既然孔聖人這般做,那明顯就是要告訴人一個道理,詩歌文章就是要雅俗共賞的。

偏生魏晉時代是儒學的低谷,如今好些人讀的是儒家的典籍,做的確實連道家都不如的玄虛之道。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你們口口聲聲說時移世易,我也要說萬變不離其宗。詩歌的本意是用來教化,難道如今明君繼位,便是要你等教化這紙醉金迷的生活不成?

萬萬想不到,這些人一番辯駁,居然讓羅彥用了一種考據的方式來爭辯。

羅彥寫了簡短的一片辯駁,便差人送到了長安。甚至都沒有請陸德明這些大儒們出面的意思,羅彥只不過讓人將他的文章在天然居的門口一貼,轉身就走。天然居是什麼地方,達官貴人飽學之士才能去的地方。羅彥派去的人將文章一貼,立馬就有人湊了上去。

能來天然居的,基本上多多少少都認得兩個字。便是不認識,也有那樂善好施的站在前邊,大聲將文章唸了即便,讓身後的人們都聽了個一清二楚。讓人驚訝的只不過是羅彥此次反駁的言辭相當激烈,但是甚少攻訐他人。這明顯有些不符合羅彥的風格,哪次他吃虧不是把人往死裡整的。

不過看到最後一句,很多人就明白羅彥的意思了。文學上的爭論,除非是某些人私德有虧,不然他是不會輕易將矛頭對向誰的。要麼一方說服另一方,要麼就找更為可靠的說法來反駁他。

一些抱著中立態度的人不禁為羅彥喊了兩聲好。第一聲就是讚揚他的依據。這些天那些反駁黨們每天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點理由,偏生現在想羅彥這樣說來,對方的說法是明顯站不住腳的。第二聲則是讚歎羅彥像一個真正的文人。素來思想之爭更甚於政治之爭。羅彥沒有打算以勢壓人,相反還很是大度地不糾纏那些謾罵他的人,這種態度在士林中已經不能更好了。

好些人此時便向天然居借來筆墨,將羅彥的文章抄錄一遍。而有些力挺羅彥的更是抄錄好幾份,派人將其張貼到鬧市當中,想用這種方式將羅彥的文章更為迅速地傳播出去。

而正如這些人所願,這個辦法確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不出半天,就是宮中的李世民手上都有了羅彥的文章。

此刻李世民正在和房玄齡長孫無忌幾個人在一起閒談。素來喜好文學的李世民當初看到羅彥的那番話,心裡也是幾位憋屈的。作為一個皇帝,當初還沒有繼位的時候,偶爾寫的幾首詩也是羅彥口中那種金玉滿篇詞藻堆砌的貨色。甫一聽羅彥那般說法,李世民羞惱地臉都紅了。

好在後來國事繁忙,也把這茬給忘了。直到長孫無忌將科考的行卷帶來讓他排名的時候,他才想起這上官儀便是罵羅彥罵的最狠的一個。正好上官儀本身的才學就很紮實,時務策與詩賦都是上等,李世民硃筆一點,就將上官儀定位進士科甲等。

批完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