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十數萬人馬,李世民前去的危險性太大。
這個時候李世民倒是顯露出幾分霸氣:“無妨,我去最好。杜卿繼續說。”
“陛下前去,自無不可。只是若無大軍鎮壓,怕是頡利真要出爾反爾,到時候我等萬死莫辭。”
這倒是難到好些人。要知道這個時候長安可就剩下幾萬人的軍隊,真要是幹起來,絕對敗多勝少。
沉默良久,羅彥張口:“微臣倒是有個辦法,只是不知道陛下敢不敢試一試。”
羅彥發聲引起眾人一陣注目,李世民自然是高興有人想出辦法,不論是不是冒險,先聽聽再說。
得到李世民的允許之後,羅彥就講了起來:“突厥此來,人數雖未有百萬之眾,但是二十萬還是有的。渭水兩側,地勢雖然平坦,但是也有起伏之處。當日,陛下選一二武藝高超的將領,陪伴左右,前往渭水橋畔與頡利議和。我等盡起長安兵馬,以玄甲精兵為首,千牛衛次之,其他各部兵馬最後,抖擻精神,陳兵渭水。隨後著人在地勢起伏之處,安排人馬,遍插軍旗。如此一來,造成敵我兵力相當,甚至我方兵力更甚的假象,可以震懾頡利。至於陛下身畔,可火速召尉遲將軍回京,以大勝之勢,懾敵軍心,如此以來,可以最大程度做到保護陛下和議和順利。”
羅彥的這個辦法不可謂不冒險。為何,把長安城所有的兵力都拉出去,一旦突厥背信棄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