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著:“何缺德這個肚子裡冒壞水的,祖宗十八代的黑心都長在他身上了。一夜之間這一斗米就漲八文錢,當你爺爺是傻子麼。”
罵著罵著,揹著乾癟的口袋就轉身離開,準備往別家糧店看看。這個時候,要是還呆在這裡,那正是腦子缺根弦了。
只見米鋪的夥計對著遠去的人影吐口吐沫,很是囂張地說道:“呸,一個窮鬼,你想買,爺爺還不想賣呢。今兒你要是能在藍田買到比爺爺這裡便宜的米,爺爺給你跪下來磕三個響頭。”
圍著的一大圈人還以為這夥計說氣話呢,當著笑話,邊走邊笑著。誰想到,還真被這位說中了。
偌大一個藍田縣,米鋪少說也有十幾家,沒有一家的米不是漲了十文以上的。最後算起來,還真是這平安米鋪的米便宜一點。曉得行情如此,百姓紛紛跑回去,也不管這一夜之間漲了多少了,先趁著便宜幾文錢,多買一些吧。
不過,這些人也註定是被平安米鋪的人給坑了。便宜,自然沒好貨,拿到手才發現,這都是陳米。可是偏生人家還說的振振有辭,反正錢貨兩訖,不願意以後別來啊。
這何缺德,還真是沒有半點積德的意思。
不過,陳米就陳米吧,反正一樣能填飽肚子。何況,還便宜了幾文錢,往後還能多買點米不是麼。
可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隨著時間有所改善。這些早早搶到糧食的人還算是幸運的,糧價一天一漲,一漲就是三四文錢。本來這樣,加上羅彥的田貸,這日子也還能過得去。可是,就在糧價漲到八十文的這天,突然間世界變了。
大清早天沒亮就起來候在米鋪門前的人們,在太陽初升的那刻,被米鋪的夥計懶散地掛出來的一塊牌子給嚇壞了。
“斷糧。”
沒錯,就這兩個字。便是那再不識字的人,對這兩個字也耳熟能詳。恐慌的心情頓時佔據了心田,這家不行,那再看看下一家。可是走不出半條街,就被別家米鋪斷糧的訊息給震驚當場。
一時間,整個藍田縣,米鋪全都在同一天斷糧。
ps:已入深秋,諸位書友注意添衣服。鄭重提示諸位書友,喝酒莫開車,晚上家中打電話,同村三個二十歲的少年,喝酒開車兩死一傷。喝酒盡興人之常情,但是安全乃是第一要務。(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九章 臉色發青的羅彥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藍田一地。便是其他的州縣,也相繼出現了這種情況。
原本還在糾纏著羅彥在藍田的作為,這會兒朝堂瞬間被大量的奏疏給淹沒了。這樣的情況預兆很明顯,那些豪紳們惡意囤積居奇,但是百姓這會兒拿著銀錢沒地方買糧食。
要麼,百姓暴動,衝擊那些豪紳的莊子,不過這種可能性非常小。豪紳們有錢有糧,自然是請了很多人看家護院,真要想衝擊進去搶糧,人家有權利直接擊殺。肚子餓點沒關係,還沒到拼命的時候。
只與另外一種,那就是大量的流民往長安聚集。
說來也真是奇怪,整個關中地區缺糧。百姓就是要往京都圍攏。也就那些靠近南方和山東等地的州縣,會就進往外邊走。老百姓都想著,我這裡缺糧,但是皇帝那裡不缺,直接伸手問他要不就行了。
地方官員是沒有那個權力私自開倉放糧的。何況,就算是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那麼多存糧不是。
看著中書省送來已經堆成小山一樣的奏疏,李世民感覺有些腦仁子都疼。雖說之前相信了羅彥的話,提前調運來了不少的糧食。各個糧倉現在都盛的滿滿的。可是看到這些奏疏涉及的範圍,已經嚴重超出了他的預計。
沒辦法,還是按照之前已經商討好的辦法,開始賑災吧。
先是允許各地以工代賑,隨後李世民派出朝中重臣,,以宣慰的名義,向地方發放大量的糧食。同時,還囑咐各地的軍隊,嚴加防範有人趁機作亂。總之,所有的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一句話,勿讓長安城外有流民。
以工代賑,每個成年勞力一天獲得的薪酬是兩文錢。按照當前的糧價,還不夠一碗米。可是就這麼一點,就讓大量的人產生了繼續守在家鄉的希望。不夠一碗米,可是也夠一個五口之家喝上三頓稀的。
然而,事情卻並沒有那麼簡單。距離秋收還有一個多月,可是糧價還是在漲,可是以工代賑的酬勞卻不變。何況,五口之家到哪裡都算是人少的。往往一對夫婦拖著上面兩個老的,下邊還有好幾個孩子,這樣下來,反而是還是要掏錢買糧。
藍田縣內。斷了幾天糧以後,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