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也有些人是偏激的,如他們認為既然好不容易把蔣捉住了,將他押上歷史的審判臺,以報仇雪恨,有何不可?
對蔣介石怎樣處理?
怎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西安事變何去何從?……
這些問題似乎並不複雜,可究竟怎樣發落,怎樣結局,又一時難以弄清,也不是輕而易舉的……
……………………
① 引自王德林關於西安事變當天見聞的回憶資料,原載1986年12月《西安晚報》。
② 晏道剛:《我在西安事變中的經歷》,見《西安事變親歷記》一書,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③ 房成祥:《西安事變史話》,陝西人發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
④ 週一志:《戴季陶堅決主張討伐張楊》,見《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⑤ 康澤:《西安事變後南京情況》,見《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⑥⑦ 黃紹竑:《西安事變片段回憶》,見《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⑧⑨ 李松林、張秀芬:《淺析西安事變中的何應欽》,紀念西安事變五十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未刊稿。
⑩ 程思遠:《李、白主張西安事變應政治解決》,見《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⑾ 陳雁翬:《劉湘請張學良吃“姑姑筵”》,原載1986年12月14日《陝西日報》。
⑿ 申伯純:《西安事變紀實》,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
⒀ 周春暉:《西安事變後盛世才的急轉》,見《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張學良傳……力挽狂瀾
力挽狂瀾
就在西安事變爆發、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之際,一個由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同志組成的中共代表團(有人認為應稱紅軍代表團),正在前來西安的途中。
原來,毛澤東在西安事變爆發的當天就收到了張學良的來電,通報了西安事變的情況,並提出共同行動以防胡(宗南)敵北進的要求。隨後張、楊二將軍又聯名電邀中共中央速派人來西安,共商國事。
那時,蔣介石在西安被扣的訊息不脛而走,在陝北根據地和紅軍當中也很快傳開了,人們無不欣喜若狂,認為冤有頭,債有主,這回非公審蔣介石不可。主張殺蔣以謝國人者,也為數不少。張國燾就是其中的一個。那時他還在陝北,黨中央政治局會議他參加了,他是極力反對放蔣的。但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批評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認為西安事變是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因不滿南京政府對日寇的妥協退讓,接受了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結果,並認為事變有兩種前途:一是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一是不同蔣介石談判,或他拒絕談判,那就公審他,予以處理,這將會引起大規模的內戰,只能對日本帝國主義有利。顯然,應當取前者,不能走後面這條路。所以黨中央制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並派代表團立即奔赴西安。
那時的西安,鬥爭雖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但由於南京討逆軍紛紛西進,步步進逼,西安以東兩軍對壘,劍拔駑張,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在市內,因有南京“討逆”軍的飛機不時進行威脅性的飛行,仍有些人心惶惶。當時,于右任電張、楊,要求來西安宣慰。端納已到西安,宋子文也準備前來談判。這時蔣介石固執己見,拒絕交談的態度雖有好轉,能夠心平氣和地與張、楊討論抗日問題了,可是還有些三心二意,仍想以軍事進攻相要挾,他不說必須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只同意停戰三天,讓他速返南京。在他寫給何應欽的親筆信中說:
敬之吾兄:聞昨日空軍在渭南轟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觀察,中正於本星期六日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萬不可衝突,並即停止轟炸為要。順頌(霸氣 書庫 …。。)
戎祉
中正手啟
十二月十七日①
張學良也給何應欽發了電報,但那是針鋒相對,毫不相讓的,他在電報中說:
……委座南歸,尚待商榷。在此期間,最好避免軍事行動。弟部初未前進,而貴部已西入潼關,肆行轟炸,果誰動干戈耶?誰啟內戰耶?兄部如盡撤潼頭以東,弟部自可停止移動。否則,彼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