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王一個稱號,授予了一顆刻有“漢委奴國王”5個大字的金印。這顆金印在1784年時於日本的九州福岡縣誌賀島被發現,證明了《後漢書》記載的可靠性。
日本國王當時欣然接受了作為漢朝下屬的“漢倭奴國王”稱號,這說明日本對中國是充滿敬仰的。在這之後,日本不斷派使者到中國,而且還經常向中國的皇帝進貢奴隸。日本在此期間也從中國獲得了很多好處,例如從中國引進了大量鐵製農具、絲綢、劍、玉等等。
中國三國的時候,日本與曹魏有所往來,《三國志·魏志》的《東夷傳》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日本的情況,其內容主要是當時日本的一些風俗人情。比如,在日本,如果哪家有人去世,這家人就要停喪10多天,在這段時間裡不能吃肉,喪主要哭泣,而其他人要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飲酒。在喪事結束之後,全家人都要到水中洗浴。又比如,日本人渡海來中國時,其中必有一人不可以梳頭,不可以捉蝨子,任衣服邋遢髒汙,不可清洗。這個人還不能吃肉,不能接近女色,過著一種和死者同樣的生活,被人們稱為“持喪”。如果有人生病或是遇到災害,就把罪過歸到這個人的身上,怪他持喪不謹並且還會殺了他。《東夷傳》還說,日本人在做大事之前,會先焚骨而卜,以佔吉凶。
另外,《東夷傳》還特別介紹了邪馬臺國。邪馬臺國是一個吞併了大約30個小國的大國。這個國家的國王是女王,叫卑彌呼。卑彌呼的年齡雖然不大,但是卻沒有結婚,她還有一個弟弟幫助她處理國事。卑彌呼在當上了國王之後,就很少見人,服侍她的婢女大約有千餘人,而送食物和傳遞她的口令的人卻只是一個男人。這個女王還十分擅長咒術,她可以利用宗教的權威統治國家。
日本是在公元3世紀的時候,出現了邪馬臺這樣的大國,同時也出現了嚴格的階級制度和租稅、地方官制度。當時人們的主要謀生手段就是農業和漁業,宗教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無比重要。人們在做事之前都會占卜請神,問明吉凶,即便是喪葬和出使海外,也要按照一定的宗教儀式進行。
邪馬臺國女王的權力同樣也是來自宗教,她是日本的宗教領袖—大祭司。“事鬼道,能惑眾”,卑彌呼受到人民的尊敬,成為了女王並統治全國。在成為國王后,卑彌呼女王由於基本不見外人,所以保持了她作為宗教領袖的神秘性。後來的日本天皇,也像卑彌呼這般深居簡出,維持著神秘性。
而她能夠接受中國皇帝的封號和賜品,說明她對中國充滿了尊重和仰慕,不過,她可能也是想借著中國皇帝的權威對本國進行統治。
在這個由女王統治的邪馬臺王國中,母系制度是支配王國的制度。王國在卑彌呼女王在死去之後,一度擁立男王,最後導致內亂爆發,後來卑彌呼的宗女當上了女王,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這說明母系制度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女人當王,眾人服;男人當王,眾人反。
日本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進入了大和時代。一個在本州中部的奈良平原在大和國建立,並且快速地發展了起來。不久之後,包括九州在內的很多地方都被征服,大和國到了公元5世紀左右,基本上統一了日本。可以說,如今的日本就是在大和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大和國的首領原本稱為“大王”和“大君”,雖然大和國統一了日本,但是卻和中國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完全不同,大和國首領的權力沒有中國皇帝的權力大。“大王”對於其他各地的小國“國王”的權力依然承認,而他只是在這些人的權力之上行使間接的統治權,也就是說,“大王”是以諸小國的聯盟的形式變成日本“天皇”的。
日本“大王”的權力和中國皇帝的權力是無法相比的,之後,由於“大王”的經濟和政治力量迅速增加,受其統治的朝廷勢力也因此得到了強化,於是就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古代官僚體制,而造成這個制度的主要原因就是統治者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和模仿。
。。
第一章 文化碰撞下的大和民族(4)
在公元4—6世紀的300年裡,以畿內為中心,全國各地都建築了眾多巨大的墓—古墳,考古學家稱這個時期為古墳時期。古墳的主要用途是埋葬天皇和貴族,古墳的形狀是前方後圓,高度一般是7到8米,在古墳的四周還會埋有土製的明器,包括男女侍從、牲畜等等,在墳內也有大量的殉葬品,包括金、銀、銅製的武器,玉器和銅鏡等等,另外還有來自中國和朝鮮的奢侈品。
大阪府是最大的一座古墳,它修建於公元4世紀末到公元5世紀,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