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闃菥馱�10月21日滄於敵手(居民多數疏散去外地,他們不向敵人屈服、不同敵人合作)。接著,在10月25—27日,中國臨時首都武漢陷落。

(三)反對投降主義

在這危機時期,宋慶齡的言論顯示出,她對人民的信心是何等充足,而對上層的那些變節分子的警惕又是何等敏銳——這兩方面都是她從1924—1927年革命中所汲取的教訓。

變節分子確實在很高層浮現出來。其中之一就是汪精衛。他曾經作為著名的國民黨左派,擔任1926—1927年武漢政府的最高領導,不久叛變。此後,他在國民黨中的實際地位總是次於蔣介石,而他又因追隨孫中山的資格比蔣還老而自負。現在,在武漢失陷後,他居然無恥地投向日本人那邊去了。1938年12月18日,他潛離戰時首都重慶,經昆明,於12月23日抵達當時的法屬印度支那首府河內,旋即宣佈響應日本首相近衛對華誘降的宣告。1939年5月,他回到日本佔領下的上海,加緊進行賣國活動。

早在10月底,當汪精衛發表投降主義言論時,宋慶齡就同何香凝、陳友仁等聯名加以譴責,要求政府清除主和分子,向全國明示繼續抗戰的決心,並立即貫徹執行《抗戰建國綱領》。

廣州、武漢相繼失陷之後,同日本的預期相反,戰爭沒有結束而是繼續進行,使侵略者感到驚惶。

這一事實宋慶齡在1939年7月紀念抗戰兩週年致美國友人的公開信①中加以熱烈讚揚。但她也警告說;

①據《保衛中國同盟新聞通訊》,第55—63頁。

“由於不能征服我們的戰士,它們(指日本帝國主義)現在陰謀利用如汪精衛之流的賣國賊來破壞我們的民族統一戰線。”

在公開的或隱蔽的失敗主義者之外,她還指出國民黨內的保守派是一種障礙,因為“這些人在執行……《抗戰建國綱領》時,言行不一致。”

這時,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使情況複雜化了。1939年9月,希特勒發動了歐洲大戰,作為主要敵國的英、法被動挨打,但並未認真還手。

為了在遠東安撫日本、避免兩面夾攻,英國人不惜犧牲中國,向日本作出讓步。這是宋慶齡早就敏銳地意識到的。他們果然一步步這樣做了。到1940年6月法國陷落,英國就於7月宣佈關閉滇緬公路——中國從西方得到供應的主要交通線。它們對日退讓到了頂點。

在這樣的形勢下,宋慶齡引述孫中山的思想,加倍強調中國必須保持內部團結和自力更生。在《真正實現中國的獨立》①一文中,她寫道:

①原載香港《大公報》1939年11月28日,《宋慶齡選集》第142—145頁。

“孫先生認定中國的民眾,假使沒有得到民主的權力,和經濟上的改善,則無力抵禦外來的侵略和帝國主義的壓迫……永遠不能建立一個新時代的國家……

“孫中山先生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曾告其信徒曰,我們為欲抵抗外來的侵略,惟有在社會上經濟上求強盛。間有對此點表示懷疑者,孫先生說,‘如對此點發生懷疑,不如不參加革命。’”

她回憶說,漢奸汪精衛很早以前就是因為忽視了依靠本國人民和資源的必要性,在革命道路上動搖。四分之一世紀之前,汪“竟奉袁世凱之命,與革命黨疏通,請停止革命工作,甚至謂,‘現在我們可以不談革命了,我們所需要的,只是向袁世凱拿得金錢,來集中建築鐵路和工作。’”這是對孫中山思想的極大歪曲。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必須全部實施,中國才能有真正的獨立。

1940年3月12日,漢奸汪精衛宣佈日中“和平(實為中國投降)建議”;月底,他又宣佈(倒不如說日本透過汪的日宣佈)由他自任主席的“中華民國新政府”成立。

這使得更有必要建立一個廣泛的統一戰線,以堅持抗戰。它必須包括兩個方面。在上層要團結蔣介石,使他信守諾言,因為他對於抗戰(他的對手汪精衛已拋棄抵抗)仍然消極動搖。在下層要實現民主化,使群眾的積極性得以發揮。

(四)三姐妹同赴重慶:為了團結抗日

這就是在1940年3月出現“三姐妹(靄齡、慶齡、美齡)團聚”這一幕的政治氣候。這件事在後人的記述中常常被寫得過分私人化和情緒化了。

她們最初被人發現在一起是在香港一家旅館裡。訊息傳出後,人群聚集在這家旅館門口(不只是為了滿足對名人的好奇心,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