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詼�冢�2瘓茫��詬�搶�降呂�に估�盞男胖杏痔岬秸餳�隆G懊嬉煙岬焦��估�帳撬�1912年就認識的少年朋友,兩人一直斷斷續續地通訊(信的內容都是非政治性的),直到兩人都年逾八旬。她在信上說:
“我多麼希望現在就能實現訪美的計劃!但我想你知道這牽涉到很多事情……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遭受著饑荒的威脅,傳染病和其他疾病也要努力防治……因此我留在國內是必要的,即使只是為了提醒人們,瘟疫和傳染病是隔離不開的。當然,我也知道,我對美國的訪問同樣是會有成果的……除救濟工作外,還可以激勵美國人為中國謀福利……”①
①西爾維亞·坎貝爾家書,1947年6月30日。
這一年,美國“爭取遠東民主政策委員會”執行秘書莫德·拉塞爾對她發出正式邀請。(這個組織反對美國站在蔣介石一邊對中國進行干涉。)宋慶齡在覆電中說,“由於重要原因”她不能應邀前往。①這裡所說的原因不只是技術性的,在重慶時國民黨不發護照給她,現在看來也不會給。很顯然,在當前的政治危機和內戰危險中,她覺得她不能離開中國或離開她在上海的工作。大約在同一時候,梅爾文·卡斯伯格醫生也請她到美國去。前已提到,卡斯伯格醫生戰時在美國陸軍服役,1944年曾去延安,回來後曾向她談過他對延安醫療情況及需要物資的看法。在給卡斯伯格的覆信中,她所用的比喻是他直到40年以後還記得的。她說,當孩子有死亡危險的時候,母親是不應該離開家的。②
①宋慶齡自上海致美國亞歷山德拉(“阿利”)·曼·斯利普,1946年5月16日。據馬爾科姆·羅舒爾特編《舊藏中國來信(1913—1976)》。
②中國福利會會史資料。
在同一時期,美國一家講演代理公司代表李·基迪克想為她安排一次在美國的巡迴演講並答應給以適當的報酬。她的答覆很簡單:“抱歉,不能應約。——孫逸仙夫人”。
在1945—1946年,她似乎還認為訪美之行是有可能的,所以甚至準備了要穿的衣服。但到了1947年5月,她肯定已放棄了這個念頭。這可以從西爾維亞·坎貝爾的一封家信中看出來:
“孫夫人剛送了一些西式服裝來,是她打算出國的時候做的——給我和瑪麗分。衣料都很好。”①
①卡斯伯格醫生從美國加州索爾凡致本書作者。
邀她訪美的請求以後還是不斷。在更晚一些時候,哈佛大學著名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教授邀請她以主賓身份出席由他主持的“世界和平科學會議”(1949年3月25—27日在紐約最豪華的旅館“華道爾夫飯店”舉行)。她再一次婉謝了。這時北平(北京)已經解放,但上海尚未解放,形勢十分緊張,白色恐怖仍然猖獗。
同一個月裡,她寫信回覆老同事耿麗淑希望她應邀(可能指沙普利教授的邀請)赴美的建議。耿麗淑曾在上海女青年會工作,這時在紐約主持新組織的“中國福利呼籲會”,為中國福利基金會爭取支援奇Qisuu。com書。宋慶齡在覆信中說:
“坦誠地說,我承認現在非常需要……向美國人民說清楚美國正在進行的戰爭準備,並且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要制止這種戰爭準備工作。……但……即使在遙遠的將來……我仍不能接受任何類此的熱誠邀請。……如果情況確有改變,我一定告訴你,這一點你可深信。在此之前,我將非常感激,如果一切可能作出的努力都用在中國福利呼籲會和其他有關專案上,並想到我必須留在這裡的這一實際情況。”①
①坎貝爾家信。信中提到的“瑪麗”是瑪麗·巴萊特(後為沃爾特·沙利文夫人),也在中國福利基金會工作。
所有這些回覆都顯示,特別是鑑於美國政府正力求阻止或限制中國革命的勝利,她認為她的工作在於國內。如果美國採取的路線是承認中國革命即將來臨的勝利而不是加以阻撓,那末宋慶齡很可能是第一位從新中國到美國去訪問的客人並將廣泛地發揮橋樑作用。但華盛頓作出的選擇——不是她的選擇——使這種情況不能出現。
但在任何時候,她總是使人民與人民之間交往的大門敞開。在回到上海的初期,她為兩位著名的美國人發去充滿真摯友情的唁電——他們都是她在戰時認識的並且被看作是為中美兩國真正的平等和友誼而奮鬥的戰士。
在得悉約瑟夫·W·史迪威將軍在美國加州寓所中病逝的噩耗後,她於1946年10月10日致電史迪威的遺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