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想不到在代郡可以用上,只是一郡一國,頗有差距,因此在下又用了兩天時間,進行重新審訂,今天才呈交給寧大人,承蒙寧大人看重,推薦給主公。”
高原展開了竹簡,只是上面書寫著八條建議:一制定官職、爵位,使人各司其責,不使政令混亂;二編定戶籍,使官知民情,平時為賦稅所依,戰時可立刻抽調成軍;三制定法制,一切皆以律條為依;四獎勵軍功,使士兵有晉升之途,百姓樂於從軍;五查清田產,制定賦稅,使田無私藏,國盡其利;六獎勵耕作,鼓勵開荒,使田產増多,國受其利;七修水利、開溝渠,以厚農桑;八制定商稅,開通商路,以通有無。
看完這八條建議之後,高原也連連點頭,認為這些建議確實都非常好,都是目前代郡行政管理需要立刻進行確定的事情。當然高原也看得出來,申慎制定的這八條建議,和商鞅變法的內容有頗多相似之處,但也有明顯的差別,原因就在於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國就己經是一個成熟穩定的國家政權,並且己經有一套施行了數百年的政治制度;而現在高原才剛剛在代郡立足,百廢待興,因此申慎並沒有照抄商鞅變法的內容,而是針對目前代郡的詳細情況,提出的建議。這也說明申慎不僅對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很深刻的研究,同時也能聯絡實際,並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
當然,申慎列舉出的這八條建議,只是一個提綱性的東西,每一條的細則並沒有寫出來,雖然申慎也考慮到了每一條建議的細則,但這些細則需要眾人共同商議確定,另外申慎也藏了一點小心眼,也怕甯戚把自己的方略佔為他有,因此有意沒寫出來,等著高原看過之後,如果採納的話,再向高原當面陳述。
不過大提綱己經有了,後面的事情也就好辦了,高原也立刻下令,叫來了李瑛鴻,又招來耿忠、嚴仲、韓升、郭宸、姚少司四人,大家共同商議細節。
經過了眾人三天三夜的商議討論,終於對毎一條建議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劃。當然,這八條建議也不可能一起實施,總會是有先有後,有些要馬上定下來,有些則需要時間慢慢來。
首先要確定的官職,只有把官職確定下來,才能把管理結構速度建立起來,好讓眾人各施其責。其實這個時各國的官制己經發展得比較成熟,出現了官職、官級分離,和詳細的職務分工,各國都大同小異,大體分為五個體系,為政務、軍事、司法、經濟、地方。
政務的官職有丞相、今尹、長史、內史、太師等;軍事的官職有太尉、國尉、司馬、上將軍、大將軍等;監察的官職有廷尉、御史、正監、司寇等;經濟類有大田令、太倉令、邦司令等;地方類就是郡守、縣令等。
對於現在的高原來說,軍事體糸基本完成,而地方類的暫時還用不上,司法現在也沒必要單獨成立一個系統,因此只用把政務、經濟兩個體系建立起來,就可以先運作起來。不過目前高原既沒有稱王,也沒有稱候,因此最高的行政長官定為長史,由甯戚出任,另設內史、司徒兩職,分別由耿忠、申慎出任,協助甯戚,同時申慎分管司法。
而經濟系統,由嚴仲出任大田令,負責管理耕種,韓升出任太倉令,負責管理府庫錢糧、郭宸出任邦司令,負責管理財政、姚少司河渠令,負責管理水利。當然各人所需要的下屬都由各人去確定這樣一來,基本的行政機構就搭建起來,可以開始執行了。
至於爵位,到可以不急,暫時還是用各國的慣例,分士、大夫、卿三級,不過現在暫時不設卿位,爵位最高的是上大夫,畢竟以後的時間還長。
其次是法律制度,因為只有把法律制度確定之後,才能做到有法可依。當然,要馬上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律法是不可能的,好在是現在各國都有各國的法令,因此完全照搬趙國的律法就行了。
不過經過眾人商議,只增加了兩條,一是絕對禁止民間私鬥,凡有民間私鬥者,一率充役三年;二是凡是有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也都將由官府統一組織開墾荒地,不從者也將充役三年。
第三、就是制定各種稅賦、勞役,這樣才能夠保證國家有財政收入,而百姓、商人納稅,也都有法可依,不會被隨意徵稅役。
代郡的稅賦分為農稅、戶稅、商稅三種,農稅按二十稅一的比例收取;戶稅按戶為單位收取;而商稅目前按十五稅一收取,並取消所有關卡的消用。而毎一戶人家在每個月內將有十天勞役,不過勞役可以用賦稅代替,也可以由聘僱他人代理。不過在服軍役其間,可以免除戶稅,勞役,農稅減半。另外對國家有大功者,也可以適當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