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四章 目標降伏高麗

,東南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水利工程建設、新開墾農田、道路交通網路等基礎建設跨越式發展,

甚至超越了之前百餘年時間,本地居民反覆進與退的自然發展總和。

但更關鍵的,是社會治理體系的徹底改造,

相對於早就開發成熟的大宋,

遼東這塊“蠻荒之地”,在生產開發顯然要吃力很多。

有弊就有利,

這片基本被各類“學派”和“思想”遺忘的土地,更適宜於同舟社這種根治底層的社會組織快速發展。

蒲離卜、普察奴、韓觀、蕭引古等,被徐澤留下繼續任用的遼國官員,

其實只是同舟社政令的執行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

實際上,他們所有的決定,

都必須依靠同舟社的基層組織,才能落到實處。

這幾人也一直在主動接受,積極學習同舟社的管理理念和先進方法。

當然,這和幾人的覺悟高低沒有多少關係,純粹是倖存者偏差。

不僅是同舟社社首徐澤的有意識選擇,

同舟社作為一個發展了幾年的嚴密組織,已經開始具備自我意識,

儘管此時還很弱小,但在遼東這片人文荒漠,

它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自主選擇需要的人才。

而對於幾百年以來,一直掙扎於溫飽線以下的絕大部分遼東百姓來說,

能看到希望的“吃飽穿暖”誘惑,和實實在在的安全保障,

比什麼“學派”“思想”“種族”和“皇帝”都要靠譜。

哪怕現在同舟社突然退出東南路,遼軍渡海而來,或是金軍南下,

本地百姓也會用手中的刀槍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打破種族隔閡,深入村社的互助組和保甲組織,給他們提供了這個能力。

這就是徐澤能夠放心離開的底氣所在。

而作為“大後方”的登州,

在朝廷的“亂政”和新任知州宗澤的放任下,

官場和駐軍正在被同舟社迅速吞噬。

朝廷緊急調撥過來,加強第一將實力的軍械甲冑,

也被換了旗號的同舟社登州第四將直接接收。

唯一可能出現變局的地方——大宋朝廷,這段時日,卻是一派盛世氣象。

政治嗅覺極為敏銳的高麗使臣李資諒,

在詩中,都知道讚頌“黃河再報千年瑞”,

其餘各國和大宋的各路神仙,又怎麼可能反應遲鈍?

高麗遣使來朝後,

占城、大食、真臘、大理、夏國、于闐等國相繼進貢,

西南茂州夷郅永壽也內附大宋。

天子一高興,便下詔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

冊封大理國主段和譽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道君教主皇帝還親自參與上清寶宮道教法會,

此次法會,與會道士二千多人,

會上,通真先生林靈素講解道經,

隨後,皇帝下詔林靈素告示帝君降臨事,改全國天寧萬壽觀為神霄玉清萬壽宮。

情報處蒐集的這些情報,顯示大宋天子趙佶一切活動都很“正常”。

再次驗證了朝廷確實不清楚同舟社的真正實力,也沒有半點備戰的意思。

而此時,

高麗人的大軍主力進入保州,身彌島水師開始北上,

意圖封鎖鴨綠江入海口的訊息,也送到了徐澤手中。

萬事俱備,同舟社主力出動的時機已經成熟,

徐澤才決定揮師東進,在這個中華東北大棋盤中,落下一子。

一戰降伏高麗,就在此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