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一章 臨安亂

當此兩國大戰之時,朝廷絕不能息事寧人和稀泥,唯有嚴厲懲治這些欺上瞞下的作惡奸臣,才能聚攏天下人心共保大宋江山。

如此,不到兩天的時間,由東京留守司將帥失和相互彈劾引發的朝堂爭論,就在群臣的刻意為之下徹底偏離的方向,變成了皇太子即位後的第一波政爭。

至於朝廷這個時候本來應該關心的東京留守司問題如何處理,同宋兩國即將擴大的戰爭如何應對等問題,則利益之爭高於一切的朝臣們選擇性的忽略掉了。

而本應該充當政爭主持者和裁決者的天子趙桓卻安坐御塌,基本不發表個人的意見,似乎盡力扮演著百事不通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新君形象。

天子不表態,就是預設政爭的力度還不夠。

該彈劾的事,想懲治的人,要重新分配的利益等等,之前的政爭中都沒有提到,或者提到了卻淺嘗輒止,沒有達到天子想要的效果,還要繼續加大火力!

但大宋此番皇位更替畢竟走的是內禪程式,太上皇雖然卸任之後就馬上跑路了,其親信臣子卻還控制著很多關鍵崗位。

新君的支持者,或者說希望透過彈劾道君寵臣表達支援新君的態度,以換取個人富貴者的嗓門雖響,實際力量卻很弱小,遠遠左右不了朝政。

政爭能夠持續進行下去的前提是爭鬥雙方的力量旗鼓相當。

至少,在皇帝的偏袒下,弱勢的一方能夠扳倒強勢一方才行。

不然的話,雙方的力量對比極度不對稱,一旦真正觸及核心利益,掌握絕對優勢資源的一方就會掀桌子,直接以暴力消除分歧。

剛剛以內禪形式完成權力交接的臨安朝廷雖然進入到了後趙佶時代,卻還沒有真正過渡到趙桓時代,新天子的地位此時實際並不牢固。

求倖進者若是不顧雙方實力對比一味瞎鬧,將原本有可能倒向新君的老臣都逼到了對立面,反而會壞大事。

到那時,誰跳得最歡,誰就會被複闢的道君皇帝拉清單。

天子始終不表態,“倒道派”掌握的力量嚴重不足,就不敢鬧得太過火,只能翻來覆去老三篇,殺傷力嚴重不足。

而道君的親信寵臣們則咬緊“以大局為重”,只要擺出一副相忍為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同的態度,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如此一來,剛剛炒熱的政爭似乎要陷入僵局了。

只是,政治鬥爭一旦開始,就不可能停下來。

今日放過了該整死之人,來日就會被這些人整死,你死我活之局下,誰敢停下?

政爭如戰爭,正面對決打不贏,就不能出奇兵麼?

實際上,在這波政爭正式發起之前,就有人開始部署奇兵了。

大宋是文人士大夫過得最逍遙的國度,也是朝野分割線“最模糊”的王朝。

通常,朝堂上的政爭剛剛開始,民間就能引發熱議。

然後,又透過各種途徑傳到皇帝的耳中,進而影響天子對政爭的裁決態度。

這次也不例外,東京留守司將帥失和的訊息在民間連一朵小浪花都沒激起,便掩蓋在天子欲要廓清宇內,奸臣卻極力矇蔽聖聽的一片振聲疾呼中。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誅殺奸臣,還政天子,振作大宋,打敗偽同”的輿論急劇升溫,在救亡圖存的崇高使命下,民間的情緒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被煽動起來。

不少人或為狂熱的情緒所支配,或裝作狂熱以方便不著痕跡地引導民間情緒,開始頻繁串聯,以將這把仇恨、恐懼、不甘的情緒之火燒得更旺。

終於,向來關心時政的太學生們決定不再坐視大宋危亡,一名叫做陳東的鎮江府籍太學生鑑於時事危機,聯合其他太學生上書勸天子振作朝綱,言:

“臣等聞自古帝王之盛莫盛於堯、舜,而堯、舜之盛莫大於賞善伐惡。堯之時有八元、八愷而未暇用,有四凶而未暇去,非不知其可用可去也……

臣竊謂在道君皇帝時,非無賢才,如八元、八愷而未用者;亦非無奸臣賊子,如四凶而未去者。道君皇帝亦非不知之,特留以遺陛下……

如四凶者乎,曰蔡京,曰童貫,曰梁師成,曰李彥,曰朱勔,曰王安中是也……

今偽同再犯,正由此六賊所致,陛下其忍惜此以危天下乎?

使唐明皇早誅楊國忠,則祿山未必有以藉口……

陛下忍而不誅,即恐天下共起而誅之矣。

夫舜之去四凶,亦見於禪位之初,未聞其猶豫也,可不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