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二章 大戰將起跑路先

屠夫。

其人也從來沒有與人進行過學術辯論,反倒是數次在儒家這潭水中丟下大石頭砸出一堆死魚爛蝦引發大爭論前,悄無聲息地退到一邊冷眼旁觀。

這一次,同樣如此。

在士大夫們追逐孔端操這條死魚而忘乎所以時,正乾皇帝卻在不經意間將刀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這粗鄙武夫不辯經只殺人,吾輩縱有滿腹經綸,如之奈何?!

不過,若論當下最慌張者,卻不是之前辯經最起勁計程車大夫,而是當今天子趙佶。

在教主道君皇帝看來,其實就是“討佶檄文”。

朝廷這些年來的所有荒唐事都離不了他趙佶,徐澤擺明了就是要針對其人。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自認玩不過徐澤的趙佶認了命,決定不再自欺欺人,他要直面現實——趕緊跑路!

實際上,其人並不是臨時起意才決定逃跑。

早在五年前大宋兵敗大名府,緊接著同軍南下威脅開封府時,趙佶就生出過甩鍋給皇太子的想法。

只是,彼時徐澤急欲穩定還沒有正式收入囊中的河北路,不願繼續擴大戰爭規模導致形勢失去控制。

其人接連透過王稟、童貫等人釋放願意與大宋朝廷和談的善意,使得趙佶這次南逃計劃沒有付諸行動便放棄了。

大同建國後,徐澤以大宋擅自招誘本國百姓為由,帶兵南下再次威脅開封府。

趙佶又一次生出了棄城而走的想法。

不過,徐澤當時的目標卻是河東路,並沒有拿下開封府的想法,不想因為趙佶跑路耽誤時間,甚至導致兩國的戰爭擴大。

正乾皇帝乃透過趙宋使臣白時中向教主道君發出嚴辭警告,若敢跑路日後定追得其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趙佶可以不聽臣子們的勸諫,卻不敢不聽徐澤的警告,這次還是沒有逃成。

現在,是第三次。

不同的是,徐澤在檄文中明確表示要追究其人的責任,朝廷的軍隊早被同軍打怕,這次也絕無可能擋住同軍,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反正徐澤此番提兵前來是為了“討宋”,而非“滅宋”。

只要大宋不滅,待躲過了這一劫,其人就有機會重新收拾江山。

在御前會議上,教主道君皇帝表示自己無力處理如此棘手的局面,有意讓皇太子趙桓主持抗同事宜而詢問眾宰執的意見。

同宋兩國尚未正式開戰,天子就直接跪了,幻想以跑路保平安。

眾宰執大驚,竭力苦諫天子不可棄國。

開玩笑,確實將矛頭直指教主道君皇帝。

但徐澤提十萬雄師南征,絕不會因為教主道君皇帝逃跑就退兵,此番不在大宋身上狠狠地咬一口,又如何會搞出這麼大的陣仗?

教主道君皇帝這個時候倉惶逃跑躲不躲得過同軍追擊不知道,但大宋肯定會因為中樞無主而陷入大亂。

關鍵時刻少了天子拍板,大宋王朝如何應對大同帝國即將對大宋展開的侵略?

然而,趙佶懼徐入骨,宰執們越是苦諫,其人便越是堅定臨安不可留戀的想法。

今年初,因臣子反對遷都臨安城,教主道君皇帝就曾罷朝數日並以禪位相威脅。

宰執們早就習慣了趙佶遇到搞不定的大事就撂挑子,或者說以撂挑子為手段推卸責任的行事風格。

如今,國家形勢危急,就算心中再不耐煩,也只能順著天子的心意把戲做足,卻沒有想到趙佶這一次是玩真的。

十二月十八日,教主道君皇帝御筆:

皇太子除南陽牧,餘依故事。茲出朕志,非左右大臣建明,付翰林草制諭此意。

有宋一朝,京師府牧、尹,不常置。

太宗、真宗兩任皇帝繼位前曾任過開封府尹,之後再無親王繼此職。

朝廷制度,權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任,掌正畿甸之事,中都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裁決,大事則稟奏;若奉旨已斷者,刑部、御史臺無輒糾察,典司轂下。

崇寧三年,蔡京乞罷權知府,置牧、尹各一員,專總府事。

牧以皇子領,尹以文臣充。

趙佶之前就讓皇太子趙桓出任過開封府牧,此時又除其南陽府牧,是極為明確的政治訊號。

驚獲此訊息,意識到天子可能真要要丟下大宋江山於不顧的眾宰執急忙趕赴都堂聚議,隨後又集體入宮懇請趙佶收回成命。

就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