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章 大宋這棟破房子真快垮了

弱國無外交,更沒資格贏得他國的尊重。

大宋使團進入大同境內後就一波三折,並在隆德府服了一段時日的苦役,受盡羞辱,但最終還是圓滿完成了出使任務,眾人沒有白遭罪一場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國事緊急,完成出使任務後,除了因疾未愈暫時滯留大同的副使景王趙杞外,其餘人等皆在太傅楚國公王黼的帶領下啟程返回開封府。

河東路已經全部納入大同治下,使團回去的路線便做了更改,由河東路澤州進入懷州,經衛州渡過黃河直接進入開封府。

為了保證使團途中的安全,徐澤特意安排了一個營的兵馬護送。

根據兩國之前議定的協議,河北路剩餘的兩州一軍都要割給大同,但此時畢竟還未得到大宋朝廷的確認並正式移交這三地,同軍不能擅自進入大宋國內。

王太傅有心推辭,又怕正乾皇帝惱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進入懷州後,見到了一派兵荒馬亂的景象,眾人才明白過來正乾皇帝為何要派軍隊護衛使團。

田地之中看不到忙碌的農人,好不容易碰到一個村子也尋不到幾個人影。

就連朝廷花費巨資營建的烽堡也沒有了戍卒,倒是道旁的樹林之中隱隱傳來不懷好意的窺視。

王黼雖然不知道懷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卻知道此地不可久留,也不敢去河內縣了,直接帶著使團一路向東,計劃經過修武縣進入衛州。

修武縣知縣倒是沒有擅離職守,但城中守軍卻跑了個乾淨,全靠臨時徵召的青壯守城,外面兵荒馬亂,城中人心惶惶,大白天都得緊閉城門。

使團需要補給並瞭解懷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必須先在修武縣落腳。

結果,王黼派人去叫城門,守城的青壯看到使團背後軍容嚴整的同軍,竟然會錯了意,直接開城投了降。

懷州很快就要交給大同,投不投降都一樣,王黼沒心情管這樁烏龍事件,趕緊找到知縣詢問緣由,方才知道這段時日因傳言造成的大逃亡。

其人在隆德府待了那麼久,自是知道兵變早已被控制,但仍不敢久留,在修武縣稍作調整後,又趕緊啟程前往衛州。

衛州倒是沒有懷州這麼亂,或者說是另一種形式的亂。

使團到達獲嘉縣就被駐守的宋軍攔了下來,不允許同軍官兵入境。

同軍護衛官兵的主要任務是將使團安全送到宋軍手中,並不是攻城略地,任務完成便退回了河東路。

但等王黼出示印信,要求守軍立即送使團過河的命令卻遭到了拒絕。

理由是衛州形勢嚴峻,一切重大軍政活動必須聽從河北路招捉使的統籌安排。

王太傅身居朝堂,卻從沒有聽說過什麼“河北路招捉使”。

很明顯,這個不倫不類的官職是使團出發後的這段時間才設定的,而擔任此職者正是河東驍將李成。

其人因收攏潰卒且擋住亂民入京有功,被朝廷授予河北路招捉使,升官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雖然趙宋在河北只剩下了兩州一軍,轄區小得可憐,“招捉使”這官職也不是正規編制,一聽就草雞得不行,但李成手下的萬餘兵馬卻是實打實。

不說李招捉在河東路屢屢阻擊強敵,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

僅憑這麼強大的一支武裝出現在與開封府只有一河之隔的衛州,朝廷封其一個右武大夫防禦使以安撫其人,無論如何都不過分。

要說李成也確實是個人才,不僅勇力絕倫,能挽弓三百斤,而且治兵頗有一套。

其人以襄垣縣兵起家,號令甚嚴,整個河東南路諸軍唯有襄垣縣兵能響應宣撫使的徵召及時聚齊,就可見一斑。

李成深知亂世之中手下軍將方是立身之本,不僅治軍嚴,而且對麾下兵士結以恩義。

諸如臨陣必身先,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親視之,行軍若遇雨雪與兵士同淋等等,其人均是無師自通,深得古之名將邀買士心之手段。

效果也看得見,襄垣縣四營兵馬始終追隨其人,輾轉至衛州時仍有千餘人。

正是靠著這些人為基幹,李成才能透過收編、籠絡、結盟等手段控制其餘各地兵馬,還得到了孔彥舟、傅慶等俊才的投靠。

孔彥舟乃是河北路相州林慮縣人,因父母早亡無人管教,少時便流落街頭,整日與一幫潑皮無賴混跡市井之間。

同舟社接管河北後,相州的土皇帝安陽韓氏沒多久就在內鬥中分崩離析,引發相州政治大地震,原本